极目新闻记者曹雪娇
农户于1998年花3000元向村委会承包了300余亩荒沙地,多年后被告知荒沙地变成了天然牧草地,农户还因继续耕种被判刑。近日,来自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的桂先生向记者反映了这样一件事。桂先生称,其父亲承包的土地到2028年才到期,他们不理解为什么合同没有用了,合同上的荒沙地现在怎么变成了天然牧草地。
对此,磴口县防沙治沙局一名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工作人员是根据土地调查结果对涉事土地的属性进行的认定。两年前,也有工作人员曾去桂先生所在村里,向桂先生父亲告知涉事地块属天然牧草地,禁止继续耕种。但桂先生父亲当年不仅继续耕种,之后还将土地承包给他人,触犯了法律。
此外,桂先生所属村落嘎查委员会一名工作人员表示,村里还有多户与桂先生的情况类似。桂先生承包土地的同期,村里对外承包了不少荒地,但当时的承包合同内容简单也不太规范,村里也没人去相关部门查询土地性质,才出现了现在的情况。
承包多年的“荒沙地”变“天然牧草地”
近日,来自内蒙古巴彦淖尔的桂先生向极目新闻记者反映,1998年1月,其父亲桂家甫从外地来到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磴口县沙金苏木温都尔毛道嘎查(编者注:嘎查为行政村的意思),与当地嘎查委员会签订合同,在该嘎查承包了荒沙地约300亩,承包期限为30年,合同有效期至2028年12月1日止。嘎查委员会向桂家甫一次性收取承包费用3000元。
据桂先生出具的荒沙地承包合同显示,桂家甫作为乙方,可自主经营、自主投资,并享有开发经营受益权。同时,乙方在开发荒沙治理期间,必须遵守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的有关规定,如有违法行为导致严重后果,需承担法律责任。
“当时,所承包的土地基本都是荒沙地,需要逐步治理才能用来种植作物。”桂先生介绍,承包后,他父亲陆续对所承包土地治理开荒,并种植葵花、玉米等作物。截至2019年,桂家甫已开垦约380亩的荒地。
桂先生表示,当时合同比较粗糙,合同上只规定了地块东西南北的边界和大约亩数,其父亲开垦的380亩荒沙地均在地块内。
2023年,桂家甫收到来自磴口县防沙治沙局下发的《禁止开垦耕种通知书》,称其所开垦的地块中包括天然牧草地,依法不能再继续耕种,并要求他恢复原有植被。
不过,2023年,桂家甫继续在这片已开垦的土地上继续种植了葵花、玉米等作物。之后,他将涉事土地中的300亩承包给他人继续耕种。
2023年9月,桂家甫因涉嫌非法占用农用地,被当地公安传唤到案,后被取保候审。2024年,磴口县人民检察院指控桂家甫犯非法占用农用地罪,于当年8月向当地法院提起公诉。并于当年9月、10月开庭审理,同年10月30日,桂家甫被逮捕。2024年11月,桂家甫因犯非法占用农用地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一个月,并处罚金二万四千元。
二审法院:签合同时涉事土地便为“天然牧草地”
一审后,桂先生一家对刑事判决提出上诉,该案于2025年年初在巴彦淖尔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开庭。经审理,二审法院维持桂家甫犯非法占用农用地罪。因一审中认定的桂家甫犯罪时间及破坏草原、林地的面积有误,二审法院对量刑及追缴违法所得数额予以调整。桂家甫被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两万元,将此前违法所得上交国库。4月29日,桂家甫已出狱。
对于这个结果,桂先生还是感到不解:“土地承包合同上明明写的是荒沙地,怎能现在会变成天然牧草地,而且原本地上也没什么植物,经过开垦治理才能正常耕种的。”
桂先生称,当时的3000元也不是小数目,合同还有好几年才到期,他不明白为什么合同没有效力了。此前,他也曾向工作人员提出为什么土地变成天然牧草地的疑问,但未能得到令他满意的解释。
记者注意到,本案二审判决书中载明,桂家甫所出具的《荒沙地承包合同》是真实、有效的。但涉案地块国土一调、二调、三调均为天然牧草地。1998年桂家甫与磴口县沙金苏木温都尔毛道嘎查签订涉案土地承包合同时,该地块属于天然牧草地。不过,与此同时,判决书还显示,多年来,涉案土地所在苏木对该宗土地的违法行为从未进行过行政处罚,也未送达过《禁止开垦种植通知书》。
桂先生称,一块已经耕种多年的土地,突然被通知不能继续耕种了,这个结果他们一家无法接受。在他看来,桂家甫虽然在2023年接到了禁止耕种的通知,但桂家甫并不知晓此事违法,没有意识到继续种地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
涉事土地所属嘎查委:签合同时没人查询土地性质
4月23日,桂家甫所属嘎查委员会一名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在桂家甫承包土地的同期,村里对外承包了不少荒地。当时的合同内容简单不太规范,都写的“荒沙地”,村里人也没去相关部门查询土地性质,才出现了现在的局面,“桂家甫不是村里第一个被判刑的,村里还有多户与他情况类似的人家。”
该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在五六年前接到通知,得知村里有耕地涉及天然牧草地。但当时他也不清楚天然牧草地与耕地之间的划分标准,有时直到林草部门来调查才知道有土地变成了牧草地。据他了解,近几年,政府部门已经出台了具体的条例,对村里的耕地、牧草地已进行了划分。
该工作人员称,此前县里确实有工作人员带桂家甫到地里指认,并告知其所承包的土地不能继续耕种一事。但桂家甫和村里的许多村民都舍不得土地荒着,就继续耕种,结果违法。
荒沙地还是天然牧草地,到底是什么标准来区分?
对此,磴口县防沙治沙局一名工作人员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工作人员是依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结果(下称“国土三调”)来认定该地块属于耕地还是天然牧草地。国土三调时,各地自然资源部门通过专业的第三方公司来确定哪一部分属于天然林地、草地,“当时做了大量工作,认定的结果是比较严谨的。”
该工作人员表示,桂家甫所承包的涉事土地并非完全不长草的沙地。认定为天然牧草地后,有工作人员前去通知他禁止继续在天然牧草地耕种,但他在接到通知的情况下,仍继续耕种且对外承包,触犯了法律。
“该案是为了严厉打击毁林毁草的行为,也是为了保护生态资源安全,防沙治沙,而且最后也是依法判决的。”该工作人员介绍。
对于这些此前已承包了土地多年且合同未到期的农户,认定土地无法耕种后是否有进一步的补偿措施?对此,上述嘎查委员会及防沙治沙局工作人员均表示,目前没有相关补偿措施。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www.jinnalai.com/jiaodian/746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