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社会焦点

小米YU9曝光,雷军让3亿中产沸腾了

小米SU7上市一年后,车圈仍活在被雷军支配的恐惧之下!

不单是这款车仍然稳坐顶流席位,也不是一个个销量奇迹看得友商心颤,而是擅长玩转流量的小米,又靠着另一款还未问世的绯闻车,成功续住了泼天的热度。

最近有媒体介绍,小米第三款车型——代号为“昆仑”的YU9增程式SUV逐渐浮出水面,这款车对标的是问界M9、理想L9,瞄准的是50万元以上的市场。

小米汽车如今泼天的热度的确让友商眼馋,只需要简单的路透、几则注册消息,就能轻松拿捏其他友商抓破脑袋都得不到的热度。

按照小米打造爆款的这个趋势,我想车圈又要开始失眠了。

年轻人的第一台揽胜来了

雷军说过:“造车还得爱车、懂车,如果不懂,就不可能做出一辆好车。同时,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一定要开满100辆车,认真学习每一辆车的优点、学习它们的出色的长板。”

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所有车型小米汽车都有可能涉猎,例如在6-7月份即将上市小米汽车首款SUV,如今大有上市即热卖的态势。

多条腿走路是一个车企稳妥的发展之路,小米汽车自然不会错过任何一个能够立足,扩大影响的领域。

首先需要搞明白一个问题:小米为何押注增程式大型 SUV?

当下新能源汽车市场,续航焦虑是电车绕不过去的难题,尤其对于中大型 SUV 用户而言,既渴望城市日常通勤的纯电便利性,又担心长途出行时的续航难题。

小米YU9瞄准的就是这一痛点,有媒体介绍,这款车拥有200km的纯电续航,基本能满足90% 的日常通勤需求,让用户在城市中自由穿梭,无需频繁充电;同时有1500km 的综合续航,更是将长途出行的半径大幅拓展,轻松覆盖 800km 以上的长途场景 ,无论是周末短途旅行,还是假期的长途自驾游,都能让用户毫无后顾之忧。

除此之外,随着三孩政策的推行以及高端中产家庭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家庭出行对车辆空间和功能的要求愈发苛刻。

大型车在空间上的优势是这部分人群极为看重的,车企们希望造一款完全满足家庭出行、露营等多种场景需求的车,同时将车辆打造成真正的 “移动生活空间”,精准卡位目标用户群体的核心需求。

在动力系统和智能驾驶这一块目前并无太多准确消息,但可以猜测的是至少要追赶上问界和理想的脚步。

有争议的是外观方面,从曝光的谍照来看,小米 YU9 的外观设计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其方正的车身与直立的 D 柱设计,被部分网友指出融合了路虎揽胜的硬派风格与蔚来 ES8 的科技感,甚至被戏称为 “国产揽胜平替”。

小米作为后来者,其“理工男审美”的设计能否得到高端市场的认可,还面临着严峻的信任考验,需要在品牌建设与用户体验方面下更多功夫。

问界和理想慌不慌

在中大型SUV市场,问界和理想无疑是新能源最成功的代表。

因为问界和理想精准地抓住了这一细分市场的消费群体,如理想汽车推出的理想ONE、L7、L8、L9等车型,以及问界M5、M7、M9等车型,均属于中大型SUV范畴,直接面向追求高品质、大空间和先进科技的消费者。

同时理想汽车以增程式电动技术解决了消费者的里程焦虑问题,冰箱彩电大沙发的打法看得车圈目瞪口呆。

问界汽车则融合了华为的智能技术,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方面具有领先优势,也吸引了众多追求科技感的消费者。

而且从市场份额来看,问界和理想在中大型SUV新能源市场占据了较大的份额,那句1000万以内最好的SUV还真不是说大话。

这块肥肉谁都会眼馋,小米自然也不例外。

不过随着理想和问界在这块领域地位越发稳固,双方试图通过产品升级与价格调整来保持市场竞争力,这对后来者有着不小的压力。

这一招并不少见,如零跑 C10(14.98 万起)、深蓝 S7 增程版(14.99 万起)等车型则在 20 万级市场形成价格绞杀,通过更低的价格吸引预算有限的消费者。

小米要想在这块市场分一杯羹,还需要打磨好硬实力才行。

还有一个原因不得不提,品牌高端化是所有车企的终极梦想,以往在 50 万级的高端 SUV 市场,BBA 等传统豪华品牌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凭借深厚的品牌底蕴与卓越的品质,构筑起了坚固的品牌护城河。

但要想彻底击败传统车企,必须要从他们最擅长的地方入手,这是国产新能源的底气所在。

若小米YU9 在40万级的高端市场获得成功,将彻底突破小米汽车的价格天花板,为后续高端车型的推出奠定坚实基础。

通过“中端走量 + 高端树品牌”的双线布局,小米汽车将逐步提升品牌形象与市场地位,在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所以说,这是品控加口碑的背水一战。

收益与风险并行

需要注意的是,开辟新市场,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

就增程式而言,原本是为了电池过渡产生的技术,所以当在固态电池时代到来时,车企可能面临“上市即落后”的尴尬局面,导致市场竞争力大幅下降。

其次,交付压力仍是小米需要面对的难题,尤其市场变化日新月异,消费者的选择也越来越多。长时间的等待可能会让消费者失去耐心,转而选择市场上现有的成熟竞品。

最关键的是,在40万级的高端市场,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度和忠诚度较高,品牌溢价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过有了小米SU7 Ultra的成功,我想小米汽车已经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当然了,如果小米 YU9 能够成功上市并获得市场认可,将证明 “智能生态 + 全场景续航” 才是高端 SUV 的核心竞争力。

这将促使整个行业从单纯的参数内卷中走出来,转向场景化创新,各大车企将更加注重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需求,通过技术创新与服务升级,为用户打造更加个性化、便捷、舒适的出行体验。

对于消费者而言,这当然是件稳赚不赔的好事。

对于小米而言,随着 SU7(纯电轿跑)、YU7(主流 SUV)、YU9(高端增程)等车型组成的产品矩阵逐渐完善,搭配小米手机、智能家居的生态协同,小米有望催生首个 “人车家” 一体化的科技出行生态。

若小米能够在 2026 年上市后,成功平衡产能、品控与品牌溢价等多方面的挑战,小米 YU9 极有可能改写 50 万级 SUV 市场格局,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反之,若在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它也可能成为 “激进扩张” 的警示标本。

但无论最终结果如何,小米YU9的出现都已经注定会在汽车行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推动中国汽车工业向着更高水平、更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aodian/74498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