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社会焦点

“绝不用海归派”,董明珠“间谍言论”背离常识

据第一财经报道,4月22日,格力电器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公司董事会换届选举的议案,董明珠顺利当选新一届董事,并再次当选格力电器董事长。

据了解,格力电器如何推进管理层的年轻化,成为投资者关心的热点之一。董明珠回应称,格力重视人才培养,不是以年龄、资历来衡量,关键在于人才的思想要保持年轻化,有创新能力、责任心及敢于拼搏。并称,“绝不用海归派,只在国内高校里培养自己的人才”“海归派里有间谍,我不知道谁是谁不是”。

作为明星企业的“掌门人”,董明珠的言论向来受到舆论的关注。从公开报道看,其以往的一些言论不乏引发争议。此番其关于格力选人用人标准的言论,自然也在舆论场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质疑。

坦白讲,董明珠说的人才培养“不是以年龄、资历来衡量,关键在于人才的思想要保持年轻化,有创新能力、责任心及敢于拼搏”的观点,并没有什么问题。无论是企业还是其他类型的用人单位,在人才培养上不论资历,重视人才思想的年轻化、创新能力和责任心,本就是推动自身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人力资源配置的普遍共识。

而“只在国内高校里培养自己的人才”的选择,也是企业在坚持自身的选人用人标准,这种标准往往与企业自身战略挂钩,因此也在合理的范畴内。

但是,“绝不用海归派”“海归派里有间谍”等言论,却毫无道理可言。如果说董明珠关于人才培养有创新能力、责任心等言论阐述了一个大家都知道的常识,那其脱口而出的“间谍言论”,无疑暴露出了其用人观念的落后。很大程度上,这其实源于观念深处根深蒂固的偏见。

现实中,这样的言论从一位有社会影响力的明星企业家口中说出,无疑会进一步加深对相关群体的污名化和刻板印象。这样的偏见应该及时得到纠正。

其中的道理很简单:类似言论不仅没有根据,反而天然地将海归群体置于某种情绪的对立面,有“一棒子打死所有海归派”的倾向。换言之,这种脱离现实的“海归原罪论”,与明星企业“掌门人”应该有的广阔视野和格局并不匹配。

要明晰的是,“重视本土人才”和“招聘海归人才”并非二元对立的,用人单位即便有着自身的考量,不招聘海归人才,也没必要在这方面挑起对立情绪、扣帽子。尤其是在当前海外人才培养渠道愈发多元、高端海外人才回归的大背景下,这种背离常识的说法显得格外扎眼,也是对这个群体的极大冒犯。

事实上,这并非董明珠首次发出类似的言论。在《南风窗》2022年发布的一篇视频报道中,其就表示,格力的一万多名研发人才全都是来自中国的高校,而不是海归派。不过,当时她还表现得比较克制,称“我并不是否定海归派不好”。此番,董明珠如此毫不掩饰地对海归派发表强烈意见,不知背后发生了什么。

不可否认,在实际经营中,企业当然有权根据自身定位、业务需求等因素制定属于自身的人才策略,这是企业经营自主权的体现。但是,企业有自身的选人用人标准与企业家发表“污名化言论”是两码事,其中的道理很简单,界限也很清晰。

说到底,企业家当然可以大谈特谈自身关于企业用人的观点,但对那些突破常识和公众认知下限的言论,还是克制些为好。

撰稿/苏士仪(媒体人)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aodian/74474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