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社会焦点

叙利亚女子在黑市被明码标价,67美元就能带走,比二手冰箱还便宜

“和平”二字,在叙利亚这片土地上,早已成了奢侈品。2011年至今,14年的战火将曾经的文明古国撕扯得支离破碎。当全球媒体聚焦于战场上的枪炮与政治博弈时,另一场无声的灾难正在叙利亚黑市上演。

年轻女子在黑市被明码标价,最低仅需68美元元人民币(约88万叙利亚镑)便能带走,甚至比一台二手冰箱还要廉价。这串冰冷的数字背后,是战争对人性的极致践踏。

一、从“人”到“商品”:战争如何碾碎尊严?

叙利亚内战已造成超50万人死亡、1100万人沦为难民。大量男性战死沙场,导致性别比例严重失衡。据叙利亚官方统计,一夫多妻比例从战前的不足5%飙升至30%以上。

失去经济支柱的女性被迫涌入黑市,像货物般被贴上价格标签:年轻女孩标价200-500美元,最低仅68美元;白发老妇与幼童同样难逃厄运,只因买主可能将她们视为“劳动工具”或二次贩卖的“资产”。

更讽刺的是,一台二手冰箱在当地价值约200美元,而一名女性的“身价”竟不足其一半。有父亲为了一袋面粉卖掉女儿,有丈夫在妻子分娩时已计划售卖新生儿,更有母亲自愿挂牌出售自己,只为给孩子换一顿饱饭。

二、黑市链条:谁在消费苦难?

这些女性的命运,往往比标价更残酷。被富商买作“临时妻子”者,随时可能遭抛弃;或沦为工具,甚至会被多次转卖。更令人发指的是,部分女性是被武装分子绑架后强行挂牌,她们的“售价”成了叛军维持军火的资金来源。

黑市的繁荣,折射出叙利亚经济的全面崩溃。战前,该国人均GDP超5000美元,石油与农业支撑起中等收入国家的生活水准;如今,90%人口陷入贫困,失业率高达78%。当生存成为唯一目标,道德与法律早已崩解——政府无力监管黑市,人口贩卖竟成“默认规则”。

三、谁点燃了地狱之火?

叙利亚悲剧的根源,远非简单的内部矛盾。2011年“阿拉伯之春”席卷中东时,美国等西方国家以“民主化”为名,资助反对派武装、甚至向极端组织提供武器,将局部冲突升级为代理人战争。叙利亚的战略地位与石油资源,使其沦为大国博弈的棋盘。

讽刺的是,当俄罗斯出兵协助叙利亚政府军收复失地时,美国却以“反恐”之名持续掠夺叙油田资源,每年走私价值超10亿美元的石油。国际社会的漠视,让黑市交易愈发猖獗——联合国报告显示,叙利亚已成为全球人口贩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四、黑暗中微弱的光:重建之路何在?

尽管局势渐趋稳定,创伤却难以愈合。叙利亚第一夫人阿斯玛·阿萨德曾以自身患癌经历鼓励女性抗争命运,并推动教育、医疗改革,但面对千万破碎家庭,个体的努力犹如杯水车薪。中国等国家虽提供人道援助,但美西方持续的经济制裁,让重建举步维艰。

战争的“后遗症”仍在发酵:一代儿童在炮火中长大,半数学校被毁;被贩卖女性即便获救,也常因“污名化”遭社会排斥。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aodian/74461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