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社会焦点

关闭300亿园区,又一知名工厂倒闭,18万工人何去何从?

【传统巨头转型之痛】

大众面临的困境非个例,乃欧洲传统汽车行业共性。东方新能源汽车崛起迅速,大众已难以应对其强劲势头。

路透社报道,大众自去年起策划大调整,拟关闭德国德累斯顿、沃尔夫斯堡及奥斯纳布吕克三工厂,此举或致上万员工失业。

今年3月,情况进一步恶化,大众集团包括奥迪、保时捷、斯柯达及软件公司CARIAD在内,一周内共计裁员2.12万,影响重大。

大众近期行动打破了30年“不裁员”保证,劳资委员会Daniela Cavallo称,公司人力成本过高,急需削减约306亿元人民币开支。

为确保公司持续运营,必须关闭部分工厂并减产,此举凸显传统汽车企业转型之路的严峻挑战。

欧洲汽车业困境初现于大众裁员,而Stellantis自去年1月起已实施无限期裁员,其主要工厂班次均遭减半。

福特去年11月即宣布裁员4000人,更早采取行动。即便是表现稳定的奔驰,亦在筹备开支削减计划。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专家称,欧洲车企将裁员超5万,持续到2035年,预计德国将减少18.6万工作岗位。

欧洲老牌汽车公司当前困境或步入长期衰退,预示未来长时间将面临销量下滑、技术滞后等挑战,形势严峻。

德国汽车专家诺伯特·德雷斯勒指出,欧洲老牌车企衰落因转型不成功。德国媒体称,中国汽车公司如科技公司般开发新能源汽车,更吸引现代消费者。

老牌车企如大众,其研发团队受传统燃油车思维束缚,设计与性能未能提供电动汽车应有的差异化体验。

传统车企需摒弃旧思维,方能在新能源汽车时代获竞争优势,正如诺基亚未随智能手机趋势而衰落,当前欧洲车企亦面临相似挑战。

欧洲车企失利,主要因未能及时适应科技发展,如同诺基亚未抓新机遇,以致落后于时代。

科技进步的冲击不可避免,欧洲车企未能有效应对,故而造成了当前的局面。

【中国车企的全球化之路】

面对美国关税挑战,中国车企早已规划,主动拓展欧洲及东南亚等海外市场。

比亚迪、奇瑞等汽车品牌已在多地建厂,例如比亚迪在墨西哥的新工厂,年产能达15万辆汽车。

奇瑞巴西工厂已投产,此举助中国车企降低对美国市场依赖,有效规避关税影响。

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与市场表现卓越,占全球电动车市场超六成份额,领先于800V高压快充及智能驾驶技术,即便面临关税壁垒,仍有能力进军海外市场。

据欧洲交通与环境组织数据,2023年中国电动汽车在欧盟市场占比达19.5%,销量近29万辆,显示中国电动汽车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具备显著实力。

预计到2025年,中国品牌电动车在欧洲市场占比将超四分之一。今年五月为汽车销售旺季,中国电动车品牌有望在欧洲市场份额超越韩、日、美品牌总和。

《财富》杂志指出,中国电动汽车产业迅猛发展,传统汽车制造商面临转型压力,若无法及时适应市场与政策变化,未来经营挑战将加剧。

【结语】

汽车行业正经历巨变,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崛起重塑全球市场竞争格局,科技创新成为推动该行业持续进步的核心动力。

面对新市场格局,传统汽车厂商需抉择:坚持旧经营方式,或主动变革,与中国企业合作,探索新路径,此抉择关乎其未来生存。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aodian/74276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