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社会焦点

特斯拉副总裁深夜“补刀”小米?你吃“人血馒头”的样子,真丑!

特斯拉副总裁深夜“补刀”小米?你吃“人血馒头”的样子,真丑!

老话说,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

可这话搁在眼下这事儿上,总觉得味儿不太对。

尤其这“推墙”、“捶鼓”的,还是个有头有脸的大人物,这就更让人心里不得劲了。

说的正是特斯拉那位美女副总,陶琳。

时间点,卡得那叫一个“准”——3月31号,大半夜的。

往前倒两天,发生了啥?

山西高速上,一辆崭新的小米SU7,duang!撞上了前面的工程车。

结局,惨烈。车毁,3个人没了,其中还有个孕妇。

整个车圈,乃至大半个互联网,都还沉浸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悲剧中,唏嘘,痛心。

就在这当口,陶琳女士,发了条动态。

没点名,没道姓。

就轻飘飘几句话,强调“安全”,强调“物理极限”,还配了个自家车的图。

字里行间,那股子“你看,还是我好吧?”的味儿,隔着屏幕都快溢出来了。

这下可好,评论区直接炸了锅。

“阴阳怪气!”

“这时候出来吃人血馒头,吃相太难看!”

“自家销量都跌成啥样了,还有空操心别人?”

网友们可不惯着,直接把特斯拉2月份销量同比腰斩,市占率跌破4%的“成绩单”甩了出来。

你说,这不是自己往枪口上撞么?

这场深夜“补刀”,到底图个啥?

咱们把两家的“安全”牌,摊开来看看。

特斯拉,尤其是上海产的Model Y,一直吹的是啥?

一体化压铸,特殊焊接技术,说白了,就是车身结构硬朗,耐撞。

尤其是在偏置碰撞测试里,表现确实不错,这是公认的。

再看这次出事的小米SU7。

有媒体扒出来,它的侧面碰撞测试成绩,只是“第二档”(Grade 2)。

当然,事故的细节是,当时车速高达116公里/小时,还在变道。

小米官方后来也说了,系统提前2秒预警了,但撞击能量超过了设计极限的27%。

这话没毛病,再硬的车,也扛不住超极限的冲击。

可问题是,陶琳选在这个节骨眼上提“安全”、“物理极限”,你说,这瓜,大家能不往小米身上联想吗?

更让人生疑的,是车门。

还记得当年林志颖开特斯拉出事儿不?

当时特斯拉的销售可是逮着机会猛宣传:“你看,我们车多安全,撞成那样,门都能自动弹开!”

虽然事后被证明,这“自动弹开”可能有点夸大其词,但至少,这个“安全”的印象是植入人心了。

反观这次小米SU7事故。

网上流传的现场视频里,有人拿着撬棍,费老大劲儿想把车门撬开。

虽然视频真伪、具体情况还有待核实,但这个画面,对比特斯拉的宣传,冲击力太强了。

遇难者家属里,那位失去女儿的母亲,在微博上泣不成声:

“我女儿提车时还跟我炫耀,说这车的自动门像变魔法一样酷。我当时还替她高兴,现在才知道,魔法失灵的时候,代价这么大……”

这条微博,转发几万,看得人心都碎了。

魔法失灵,代价是生命。

这就不光是车身结构的问题了,还得说说现在车企们玩得飞起的“智能驾驶”。

去年有个数据,说得挺吓人:68%的智能驾驶相关事故,都是因为用户太信赖系统了,把它当成了“全自动驾驶”。

其实啊,这玩意儿顶多算个“高级辅助”,关键时刻还得靠人。

理想汽车的CEO李想,早在3年前就说过,这名字容易误导人,建议统一改成“辅助驾驶”。

可惜,没多少人听。

为啥?因为“智能驾驶”、“自动泊车”这些词,听着就高大上,好卖车啊!

看看那些宣传视频,方向盘自己转,车子嗖嗖自动绕开障碍物,多酷炫?

小米SU7之前也有类似的宣传片,结果这次事故一出,好几个都被网友举报到下架了。

说是“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

这就牵扯到另一个问题:用户教育和数据记录。

特斯拉在这方面,做得相对“硬核”一点。

提车前,强制你看7分钟的安全教育视频,告诉你啥是辅助驾驶,啥时候必须接管。

而且,他们那套实时数据回传系统,搞了快两年了,车子一举一动,后台都有记录。

小米这边呢?

据家属说,交车时就是在平板上划拉几下,电子签名,一堆条款估计也没几个人仔细看。

事故发生后,家属想要完整的行车数据,还原真相,却遇到了困难,说是没拿到。

这数据,到底是没记录,还是没给,外人不好说。

但这对比,确实让人心里犯嘀咕。

除了这些,电池也是个绕不开的话题。

车子撞完,烧了。

很快,宁德时代就站出来发声明:“出事这辆车,电池不是我们供的。”

这一下,又把小米推到了风口浪尖。

这不就等于告诉大家,小米SU7的电池供应商,不止一家,可能还存在供应不稳定的情况?

甚至有传闻,说是小米内部员工透露,为了赶产能,电池产线的工艺调整空间比较大。

这话懂的都懂。工艺不稳定,会不会影响电池安全?比如,起火速度?

正好,有第三方机构之前做过测试。

把小米SU7的电池包拿去做碰撞穿刺实验,结果是217秒后起火。

这个速度,比特斯拉Model 3慢了43秒,听着还行?

但是,测试报告也说了,小米电池包虽然起火稍慢,可一旦烧起来,那叫一个猛烈,火势更大。

这林林总总的安全疑点,撞上陶琳那条意有所指的深夜动态,简直是火上浇油。

看看陶琳评论区的战况,那叫一个激烈。

支持特斯拉的,说人家只是在强调安全理念,没毛病。

反对的,直接贴图,特斯拉销量暴跌,自家后院都快起火了,还有闲心对别人指指点点?

这事儿,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但市场的反应,往往更真实。

小米的股价,连着跌了3天。

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就算跌了,小米的市值,还是比蔚来高出将近一倍。

这说明啥?资本市场可能也在观望,没完全失去信心。

更有意思的是消费者的行为。

按理说,出了这么大的安全事故,大家买车不得掂量掂量?

可你看,一边是深圳23名特斯拉车主,集体把特斯拉告了,说他们搞“自动驾驶”虚假宣传。

另一边,武汉的小米汽车门店,依旧人头攒动,火爆得不行。

销售还在那儿热情介绍:“放心买,咱们这车,军工级的防护!”

这“冰火两重天”的景象,真是让人有点看不懂了。

安全,到底在消费者心里排第几位?

可能,对于很多追逐潮流、喜欢科技感的年轻人来说,颜值、性能、智能化体验,甚至“性价比”,排位都比“绝对安全”要靠前。

别忘了,有个数据说,特斯拉和小米的用户画像,重叠度高达40%。

都是年轻人,都爱科技范儿,都看重性价比。

这或许,也是特斯拉如此“在意”小米的原因之一吧?毕竟,是来抢蛋糕的。

只是,这蛋糕,不能沾着人血吃。

前几天,陶琳在一次采访里,回应了外界对她那条动态的质疑,也提到了这次事故。

她的原话,大概意思是,这是“个别悲剧”。

“个别悲剧”这四个字,说得轻巧。

但对逝去的生命,对破碎的家庭来说,那就是天塌了。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觉得自己有责任。

但当悲剧发生,整个行业,是不是都该停下来想一想?

追求速度,没错。拥抱科技,也没错。

但这一切,都得以对生命的基本敬畏为前提。

车轮滚滚向前,技术日新月异。

但千万别忘了,方向盘后面握着的,是活生生的人命。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aodian/74225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