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小米的“口碑”还值得信赖吗?
前段时间三名女大学生命丧高速的事情,使得小米汽车陷入了舆论的“中心点”。
然而,在事情尚无定论之时,又有一辆小米汽车于高速路上遭遇事故。
车辆于高速行驶之际失控,即便撞击路障后仍毫无反应。
等到车主联系售后反映问题时,对方的说辞却让人难以接受……
小米汽车口碑遭疑
前段时间,三名女大学生驾驶小米su7撞上水泥柱,导致三人集体丧命。
事情在网络上不断发酵,不是父母为求说法状告车企,就是铺天盖地的舆论倒向小米。
尤其是关于智驾的问题,网络上对此更是议论纷纷,这时就产生了疑问:
那就是小米的智驾系统真的可靠吗?
相信这个问题,也只有小米车主最有发言权了。
就在前两日,一位自称为小米SU7车主的赵女士公布了一段事故视频。
视频的时间是在去年的9月份,当时赵女士正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突然车辆就出现了失控。
原来,在车辆的提示下,赵女士于车辆驶入高速之前,开启了车内的“领航辅助”功能。
尽管领航辅助已开启,赵女士却双手始终未离方向盘,而恰是这一行为使她幸免于难。
就在赵女士以为打开辅助驾驶之后,就能放松心神的时候,车辆开始突然加速。
从最开始的40码一直加速到了70码,由于事发突然,赵女士似乎并没有反应过来。
直到看见车辆不断碾压路障后,她才意识到不对劲,随即便赶忙人工接管。
所幸,赵女士的前后皆无车辆驶过,否则一场更为严重的车祸恐将难以避免。
万幸的是,所谓的路障是软柱,即便发生碰撞之后,人和车辆并没有损伤,只是车脸出现了剐蹭,之后赵女士便联系了保险公司。
可是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小米的智驾难道没有识别路障的能力?
赵女士同样疑惑这个问题,于是便将整个事情经过反馈了小米售后。
可得到的回应却差强人意,但却实实在在的点破了如今智驾的“致命缺点”。
从小米售后的回应中得知,车辆是按照道路划线给出的巡航路线,也就是说,智驾根本就没有识别到路障的存在。
即便是前方在施工,同样也对路况没有清晰的识别,甚至还有持续巡航。
这不免联想起三名女大学生的事情,大胆猜测,或许正是因为智驾没有识别出路障,才会按照原先路线正常行驶。
直至即将撞上护栏之时,方才识别出应将控制权交予驾驶人。
而驾驶者在这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做到自救,所以才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当然这只是一种猜测,至于结果如何只能看警方的通报。
此次事件亦与智驾相关,而后赵女士亲作回应,因其小米SU7为基础款,未配备激光雷达,故而无法识别。
可难道钱不到位,驾驶者的安全就无法得到保障吗?
也就是那时开始,赵女士意识到智驾的“致命性”,便在不再使用。
有时候,将自身的生命不能完全依赖于智驾,毕竟现在的智驾并非“完全替代”驾驶。
智驾的“不确定性”
就目前的技术状况而言,尚未全然达成“无人驾驶”的能力。
然而,在众多车企的宣传里,智驾已然成为卖点。部分车企存在夸大事实之举,甚至有暗示(智驾功能远超实际)的情况。
相信很多人都曾看到那种一边开车,一边办公的视频,甚至还有的在高速上开会的……
这些驾驶者就是极其相信智驾,可就是这种行为往往隐藏着致命的危险。
而且这种情况并非个例,在各种宣传中,让人走进了智驾的“陷阱”当中。
现如今的车辆安装的大都是L2级别的辅助驾驶,可是盘和林曾直言,L2并非智驾。
而小米的智驾系统就是L2的产物,给人一种能够“代替驾驶”的错觉。
而这两次出事故的小米SU7皆为基础款,均未配备激光雷达,采用的皆是视觉识别技术。
虽然两个功能同属辅助驾驶的一部分,但走的却是两条截然不同的“技术路线”。
在官媒的报道中曾提到,如果配备了视觉和激光雷达两种识别功能,那无论是在白天还是夜晚,行驶的效果虽然有影响但不大。
可是,若仅配备视觉,其影响仍显而易见;而若全是激光雷达,效果同样影响甚微。
然而,即便如此,辅助驾驶也仅仅是一种辅助手段,最终实际操控车辆之人仍为驾驶员。
当然,这并不是否定科技的进步,但在高速行驶之下,将安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还是更为的稳妥。
毕竟,雷军在接受采访时曾不止一次提及,不可依赖辅助驾驶,驾驶者仍需遵守交通规则。
智驾辅助诚然颇具智能性,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智驾引发的车祸屡见不鲜。
辅助驾驶,其初衷是便利出行,而非彻底解放双手,更不应成为将我们推向死亡的“工具”。
所以说,想要彻底解决这方面的问题,还是需要从驾驶员入手。
尤其是在高速行驶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切勿盲目追求快车,以及所谓的“全自动驾驶”。
高速上的标识不仅仅只是图片,而是在为你的安全考虑。
自三名女大学生事件发生后,事发路段业已恢复,且路段提示亦发生了变更。
“前方隧道,慎用智能辅助驾驶”
虽然仅仅只有寥寥几个字,但背后却蕴含着三条鲜活的生命。
结语
高速行驶务须谨慎,莫将生命视作儿戏。
生命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所谓智能驾驶,终究以辅助功能为主,若过度依赖,无异于将自己的生命置于危险边缘。
对于现如今的智驾系统,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参考资料
澎湃新闻:《小米SU7事故后:不完美的智驾仍在争议风口,事故路段提醒“慎用”》发布时间:2025.4.5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aodian/741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