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社会焦点

责任未明,已定罪?雷军几乎没鼓吹过智驾,鼓吹智驾多的不是小米

雷军几乎就没过分地鼓吹过智驾这一块,要说国内鼓吹智驾最多的,那还真不是小米。为啥呢?因为小米在智驾这方面也就只有 L2 级别,没啥特别大的优势。再了车祸的事,这什么时候变成不是由叔叔来定界找原因,而是靠自媒体和网民来找原因啦?出了车祸,如果叔叔最后定界是小米的问题,那小米该承担啥责任就承担啥责任呗。可搞笑的是,事故真正的原因都还没弄清楚呢,就有一堆人嚷嚷着让小米负责、雷军负责,各种谣言那是一个接一个地来。这也太离谱了吧!咱总得等把事情搞明白了,该谁的责任谁承担,可不能瞎起哄、乱造谣啊,冷静下来想想,这场舆论风暴里,很多逻辑其实经不起推敲。

智驾的“锅”该谁背?L2的边界被模糊了

说实话,这次小米 SU7 标准版智驾系统在事故里确实显出了弱点。比如说硬件配置低,纯视觉方案再加上那 84TOPS 算力的芯片,夜间感知能力不行,预警还就给 2 秒,驾驶员反应时间根本不够啊!但有一点得说清楚,小米从来没藏着掖着,人家早就说了这就是 L2 级辅助驾驶。雷军之前直播的时候,一直强调智驾就是个“辅助”,甚至因为开车直播还被封了,这从侧面也能看出小米在“自动驾驶”宣传上挺克制的。这个行业里,好多车企把 L2 包装成“准 L3”,用什么“0 接管”“自动避障”这些话来模糊界限,让用户觉得能完全“放手”开车。其实这次事故,要说起来不能全怪小米,更像是整个行业“过度渲染技术”付出的集体代价!

责任未明,舆论已定罪?

原因还在查呢,警方也还没定责,可这舆论场就已经开始“审判”啦!家属怀疑车门锁死、电池爆燃,网友们也跟着嘲讽小米“铠甲车身”的宣传翻车了,还把雷军以前的“西瓜实验”都翻出来调侃。这些情绪吧,其实能理解,不过技术问题得讲证据啊!你比如说,车门是不是因为碰撞变形才打不开的?电池起火到底是撞击造成的,还是本身设计就有缺陷?这些都得靠第三方来鉴定才行。但眼下呢,网友好像更愿意拿情绪来代替事实,甚至有的人还把矛头对准了雷军个人,直接喊话让“雷军负责”——这很明显就是把企业责任和对个人的道德绑架给搞混啦!

双标?还是信息茧房?

有人拿问界 M7 去年类似的事故来比较,还问为啥当时舆论更宽容。其实这里面的差别大概有两点。第一点是传播环境不一样。这次小米的事故,被人用短信的形式推送出去了,一下子就能触达好几亿用户。这信息裂变的速度可比传统社交媒体快多啦!第二点是行业所处的阶段不同。到 2025 年,智驾的渗透率都达到 20%了,大家对技术风险的容忍度变低了。而且小米是跨界造车的“顶流”,自然而然就会受到更多的审视。所以说啊,不是舆论“双标”,而是技术在进步,可网友的认知没跟上,这就让小米在这个节骨眼上碰上了。

情绪对立背后,谁在推波助澜?

现在有些自媒体也是隐形的推手!就为了那点流量,有些账号可真是过分了。他们一边使劲渲染这种悲剧的细节,另一边又拼命扒小米过往的宣传来“打脸”,甚至还编造出“资本冷血”“企业甩锅”这种说法。可这种制造对立的做法根本就无助于弄清楚真相,还很有可能把网友给误导了!比如说,大家可能会忽略 L2 智驾需要随时接管这个基本常识,或者把车企安全宣传的那种行业共性问题,全都怪罪到单一的品牌身上。

结语

马斯克说过:“比起发展速度,能活着到达终点才更重要。”智能驾驶这玩意儿进化的过程中肯定会有麻烦,像特斯拉、蔚来都因为事故栽过大跟头,不过最后也推动了行业安全标准往上升。对小米来说,现在最要紧的就是配合警方把事情查清楚,大大方方、明明白白地回应大家的质疑。对咱们公众来讲,也许应该少点“还没审查就下判断”,多给技术一些容错的机会。毕竟啊,在从 L2 到 L4 这么长的路上,谁也没法保证自己不出问题。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aodian/74045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