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社会焦点

依法严审,暂停所有新合作,李嘉诚这次恐怕无力回天了

国家市监总局、外交部、商务部、港澳办、香港元首等都已下场明示了,李嘉诚最后还会执意交易吗?

长和和贝莱德的228亿美元的交易,只剩不到6天的时间了。

随着时间的临近,美国那边也是释放火药,据彭博社发表了一个最新的报道:虽然中方对此交易表示不满,但长和与贝莱德集团之间的谈判并没有受到干扰,且李嘉诚还算还是按原定计划,把巴拿马两座港口出售给贝莱德集团。

而国家这边这两天也是频频出招了,商务部研究院副所长白明发文,直接用5个字点名李嘉诚“在商不言商”,其中提到了一个关键点:“我们无意用高尚的道德来评价李家出售巴拿马两港口的行为,卖港口经营权当然可以,但要符合商业逻辑。与贝莱德“短平快”地达成出售协议,逻辑上不符合商人逻辑”。

这周四下午,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回应了法新社记者的提问,强调:中方一贯坚决反对利用经济胁迫、霸道霸凌侵犯损害他国的正当权益的相关行为。”

更重磅的是,据彭博社知情人士报道,中国要求国企暂缓跟与李嘉诚及其家族有关联的企业开展任何新合作,这是非常有分量的,“所有企业”、“任何新合作”,相当于断了未来的所有生意,李嘉诚看到这不得不掂量掂量了。

另外,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也对此表态了:将依法对长和港口交易进行审查!这下好了,国家几大部门相继发声,长和交易的事情没那么简单了,不是你想卖就能卖的。

而在这些之前,包括港澳办、大公报,甚至现任港首李家超和前港首梁振英也都表态,“某些香港商人误以为‘商人就没祖国’,其实没有祖国的商人,就像没有爹妈的孩子,终究逃不过被人欺负的命运。”梁振英如此提醒到李嘉诚。

官方不断直接出面来劝诫和警告,算是给李嘉诚一次“回头”的机会,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李嘉诚似乎执意要一意孤行。

李嘉诚出售其在全球23个国家的43个港口,而买方正是有美国军方背景的财团贝莱德,

自从事件爆发出来,李嘉诚这边可谓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尽管长和跟贝莱德交易的这件事已经是满城风雨了。只是简单地说了下:过去和现在的ZF,从来没有给过我一丝一毫的特殊权利。强调的是自己只是一个商人,在商言商。

但关键这43个港口中,包括了巴拿马运河两端的巴尔博亚和克里斯托瓦尔港,这两个尤其关键,全球6%的海运贸易量经此通过,而中国每年要支付超百亿“过路费”。

此外,一旦港口被美国接管,到时很有可能出现中国船只不给通过、或者增加成本、收集相关的数据,一旦美国用港口卡脖子,中国造船业的竞争力将被直接削弱,这些都是非同小可的。

对于这样的大额交易,按常理来说,这样的核心资产应通过全球招标实现价值最大化。但李嘉诚选择了一条“短平快”的路径:直接与贝莱德财团达成协议,甚至未优先考虑中国国企的收购意向。

更耐人寻味的是,长和港口业务2024年营收增长11%,EBITDA增速达15%,属于优质资产。如此急迫地低价抛售,连华尔街投行都承认估值溢价远超行业平均,但贝莱德依然甘当“冤大头”,显然醉翁之意不在酒。

当商业逻辑无法自洽时,答案往往藏在政治博弈的褶皱里。就在交易宣布次日,美国前总统特朗普高调宣称要“收回巴拿马运河控制权”,甚至计划对中国制造的船只征收高额停靠费。

到这个时候了,你还说没有美国干预,鬼才信呢!

而现在距离协议最终达成,只剩下不到最后6天的时间了,长和和李嘉诚均未做出进一步的回应。

难道李嘉诚这次真的铁了心要把43个港口打包卖给贝莱德吗?

时代早已不同,今天的中国既有《反垄断法》审查交易的合法性,也有中远海运这样的国企随时准备接手港口资产。

更耐人寻味的是,黑石集团董事长苏世民在交易倒计时之际紧急访华,而贝莱德正是从黑石分拆出的“嫡系”。中方此时高规格接待这位“美国资本教父”,或许正是要向李嘉诚释放信号:资本的游戏,从来不只是价高者得。

今天的全球化不再是资本无国界的狂欢,而是大国竞争的角力场。从华为到TikTok,无数案例证明:没有国家背书的资本,不过是狂风中的落叶。李嘉诚的困局,本质上是一个时代的寓言:当商业利益与国家利益冲突时,精明的算计终将败给历史的审判。

毕竟,再多的美元也买不到一艘诺亚方舟——当风暴来临,唯有与国家同舟共济的商人,才能穿越惊涛骇浪。

别到时候回过头来说,没有给你机会。

中国、美国,李嘉诚这次会占那边呢?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aodian/73950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