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今年春节档最靓的仔,票房轰炸机哪吒2目前上映16天票房已经打破诸多影史纪录突破90亿了,导演饺子无疑是这个春节档最大的赢家!
然而笔者在查看数据的时候惊讶的发现这个春节档居然还有一位重量级选手仍在上映!
正是近年来争议不断号称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国产动画电影《雄狮少年2》!
目前已经在电影院上映了两个月还没下映,而票房成绩则是勉强突破8000万。
笔者不禁想问正常一部爆款10几亿票房的电影也就上映一个月,这个上映了两个月还只有8000万的雄狮少年2到底是在为了什么还坚持着不下线?
导演在等着口碑发酵观众回头进电影院补票吗?也不对啊,这片我查了下豆瓣居然发现口碑那是相当的好啊!
豆瓣评分8.5分!那可是跟目前春节档王炸,影史纪录破坏者哪吒2同样的高分啊!
这口碑已经高的不行了导演还想再怎么让口碑发酵呢?
为何评分相近的两部作品,市场反响却云泥之别?笔者私以为,答案就藏在两部电影对观众态度、文化审美的截然不同选择中。
《雄狮少年》这个电影自从诞生之初就因角色造型深陷舆论漩涡。
片中主角团队的“宽眼距、眯眯眼”形象,被观众质疑迎合西方对亚洲人的刻板印象。面对网上铺天盖地的指责,导演那可是横眉冷对千夫指!极力辩称这是“平凡人的真实写照”,主创画师“天彤”甚至公开反问:“难道现实中平凡人不长这样?” 这种傲慢态度彻底点燃观众怒火,票房惨淡成为必然。
雄狮少年第一部2021年12月上映最终票房仅收获2.49亿,作为一部据说投资两亿的动画电影,无疑是扑街扑到姥姥家了。雄狮少年票房扑街后,之前指责的网友们更加“肆无忌惮”了,有些网友尖锐指出:“西方用傅满洲丑化中国人百年,而《雄狮少年》却主动套用这种符号,这是文化自卑还是文化献媚?”
更令人费解的是,在第一部血亏后,第二部《雄狮少年2》未对争议人设作出任何调整,并且仅仅时隔3年就在2024年12月正式上映。
这续作上映的速度比第一部就狂砍50亿票房大获成功的哪吒还要快得多,要知道哪吒2可是在第一部结束后观众等了整整5年才上映!
这就很让人纳闷了,一个全网口碑一致好评,狂赚50亿票房的电影续作要等5年,而一个票房血亏爆炸全网怒喷的电影续集仅仅3年就能抢先上映,这符合正常的商业电影运行逻辑吗?
老铁们有懂这个其中门道的吗?反正笔者是看不太懂。
其实《雄狮少年2》并非毫无优点。其动作戏的精良制作、对底层少年奋斗的刻画,均被影评人认可。然而,制作团队对负面舆情的漠视甚至故意对着干,让电影幕后的制作人员所有的努力都化成了泡影。
对比前作,该系列票房持续走低,已证明观众用脚投票:“你可以追求艺术表达,但若忽视本土文化尊严与大众审美,市场只会回以冰冷的耳光。”
反过来看哪吒2,导演饺子明显就高出太多,《哪吒2》的成功,首先源于对观众审美的精准把握。
相较于前作,哪吒的造型在保留叛逆气质的同时,增添了更具东方美感的细节:例如“火焰纹”服饰的华彩设计、融合传统水墨风格的战斗特效。新角色如西海龙王敖闰、鹿童鹤童等,既保留神话原型的威严,又通过现代动画技术赋予灵动质感,完美契合国人“熟悉又新奇”的审美需求。
从剧情表现上来看,《哪吒2》延续了“合家欢”路线,通过紧凑的剧情、幽默的台词与普世价值观(如反抗命运、亲情羁绊),覆盖全年龄段观众。反观《雄狮少年2》,虽试图探讨社会现实,但其沉重基调与争议形象,天然排斥了家庭观影群体。
《雄狮少年2》的失败,暴露了部分创作者对“文化输出”的误读。试图通过西方认可的符号(如眯眯眼)赢得国际关注,本质是“自我东方主义”的谄媚。而《哪吒2》的成功证明:真正的文化自信,应根植于本土审美与价值观的真诚表达。正如网友所言:“中国观众不需要讨好西方的‘高级脸’,我们要的是能让自己骄傲的中国故事。”
国内有些从事文娱工作的人总想用自己的想法去“教育”观众,事实证明,你们应该敬畏市场,观众不是教育的对象。
《雄狮少年2》主创曾多次强调“艺术探索”,却将观众批评斥为“审美狭隘”。这种居高临下的姿态,与《哪吒2》团队持续收集反馈、优化内容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票房差距的本质,是创作者对“观众主权”的认知差异:市场不会为傲慢买单,只会为尊重喝彩。
《哪吒2》的80亿票房,标志着中国电影市场的庞大潜力;而《雄狮少年2》的8000万惨败,则为行业敲响警钟。
创作需回归本土文化根基,而非盲目追求“国际化审美”;商业成功离不开对观众的敬畏,艺术表达与市场需求并非对立;
正如《哪吒2》导演饺子所言:“观众才是作品的最终裁判。”国产动画若想真正崛起,既需拒绝《雄狮少年2》式的文化妥协,也要超越《哪吒2》的单一市场局限,向全球讲述“中国的故事,世界的情感”。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aodian/730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