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友商还在激光雷达的泥潭里卷硬件堆料时,比亚迪直接掀了牌桌。今天这场发布会根本不是什么技术汇报,而是对着整个行业甩出一记"降维打击"——全球首个前视三目5R12V12U方案,硬件成本砍半,性能却敢叫板百万豪车。杨冬生拎着那套"二郎神"三目摄像头登场时,隔壁新势力们的CTO怕是已经手抖着按计算器了。这套系统最狠的不是参数,而是把高阶智驾塞进了海鸥这种7万块的入门车。两颗800万像素广角镜头加一颗长焦镜头,350米开外的限速牌都能看清,10倍稠密点云直接把摄像头玩出了激光雷达的效果。更绝的是用5颗毫米波雷达搞出360度无死角监控,超声波雷达的识别精度怼到1厘米——这相当于给车装了CT机的透视能力,马路牙子缝隙里卡着个易拉罐都能给你标红预警。纯视觉方案从来都是技术界的"地狱难度",但比亚迪愣是啃下了这块硬骨头。光线突变、雨雾干扰这些传统摄像头的死穴,被三目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的融合算法暴力破解。自适应巡航、智能变道这些功能放在蔚小理车上不稀奇,但出现在海鸥的方向盘上就是另一回事了。想象一下菜市场门口停着的粉色海鸥,车主要做的只是掏出手机点"自动泊车",这画面比任何技术参数都有杀伤力。激光雷达阵营此刻应该后背发凉。当友商还在为128线激光雷达砍价时,比亚迪用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的组合,把智驾系统的BOM成本压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这不是简单的成本控制,而是重新定义了智能驾驶的底层逻辑——凭什么要让消费者为用不到的冗余算力买单? 海鸥车主们即将用脚投票,告诉市场什么才是真正的"技术平权"。
这场发布会看似在秀肌肉,实则是比亚迪给行业划下的生死线。当10万级车型都标配高快领航和智能泊车,那些还在吹嘘"激光雷达数量"的品牌瞬间成了笑话。更可怕的是,三目摄像头方案就像当年丰田的混动系统,一旦形成技术壁垒,后来者连追赶的门票都买不起。智能驾驶的战国时代,或许就要以这种意想不到的方式迎来终局。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aodian/729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