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社会焦点

DeepSeek工程师放弃英伟达回国,美国学者高呼:我们留不住人才!

要说2025年开年热度最高的新闻,莫过于一家“籍籍无名”的中国人工智能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在算力远不如美国AI巨头的逆境下,以极致的工程优化让其AI大模型达到了不输全球顶尖水平的效果,同时还具备成本极低的优势。

DeepSeek就像一枚投向AI领域的“核弹”,极大地冲击了此前美国硅谷各AI巨头所坚持的“烧钱堆算力”的技术路线,也引发了全球资本市场的“地震”,更是让一贯心高气傲的美国人都开始反思起“人才流失”来。

美国著名的国际政治研究者、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创始院长、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就在社交平台上发出“灵魂一问”:

“究竟是谁错过了DeepSeek这个项目?”

他还用《圣经》中大卫王(以色列联合王国第二代国王)击杀巨人哥利亚的典故来比喻DeepSeek对美国AI领域的冲击,“这件事也再次警醒我们,美国在如何吸引并让人才留下的问题上必须认真对待,尤为关键的是从中国而来的人才。”

他还提到了一个特别的名字:

“为什么潘梓正,这名主导开发了DeepSeek R1模型的工程师,会愿意将他的才华回馈中国,而非留在美国,进而创造了一项伟大的技术突破?答案是:因为他此前去往的美国公司没有给他足够的机会,以留下他能为美国继续做出贡献。”

DeepSeek一战成名的背后,离不开众多中国年轻科研人员的努力,而潘梓正更是放弃了留在AI芯片巨头英伟达工作的机会,毅然决然地选择回到祖国。

根据潘梓正此前公开的个人简历显示,他的本科和硕士研究生阶段分别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度过,2021年—2024年,潘梓正前往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攻读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2023年夏天则在英伟达公司实习。

“这是对我意义非凡的时刻。”此前,潘梓正在X平台(原推特)上庆祝DeepSeek在苹果美国区应用商店免费应用下载排行榜跃升至第一,而英伟达高级研究科学家、也是潘梓正在英伟达实习期间的导师禹之鼎转发了他的帖子,并透露了这段故事:

“梓正是我们在2023年夏天在NVIDIA实习的实习生之一。后来,当我们考虑给他提供转正机会的时候,他丝毫没有犹豫地选择加入DeepSeek。彼时,DeepSeek的多模态团队总共才三个人。”

潘梓正此后在DeepSeek的VL2、V3和R1等多个重要模型研发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禹之鼎显然十分欣赏这名得意弟子,“我至今仍清晰的记得梓正当时做出决定的时刻……我个人对他所做出的决定以及他所收获的巨大成就感到高兴······在梓正身上发生的事情是我近年来所了解的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

来自中国的人才是我们中最优秀的,他们并非必须在美国的公司才能获得成功。恰恰相反,我们从他们身上学会了很多东西。”

DeepSeek AI大模型的成效和性价比得到了来自《自然》、《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等全球顶级科研期刊的高度认可,更引发了英伟达股价单日蒸发约6000亿美元和美国上市科技企业总市值单日缩水近万亿美元,美股AI概念板块至今都没完全缓过气来。

格雷厄姆·艾利森在反思美国“人才流失”时,还提到了中国“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他在上世纪50年代遭受来自美国麦卡锡主义风潮影响下的不公待遇,最终被“驱逐回国”,艾利森借此预测,潘梓正“不是美国失去的第一位超级人才,也不会是最后一位”。

艾利森还引用了美国《华尔街日报》的数据称,中国的工程师数量约为美国的九倍,毕业于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专业的学生数量更是美国的15倍之多。

“在如今世界上,诸如钱学森、黄仁勋亦或是马斯克这种百万里挑一的超级天才完全能用脚来投票,自由地选择将要在何处施展他们的才华。”

实际上,中国最出色的人工智能人才放弃在美国工作、选择回国发展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

根据美国科技媒体Rest of World的报道,许多美国AI公司会通过线上或在硅谷线下办公的方式“外包”项目给中国实习生,而他们对构建工程及数据处理的能力“非常扎实”。

但即便有些公司会给中国实习生正式工作的机会,他们中的很多人仍选择回到中国。“我对此非常惊讶,很多中国学生并不那么想在美国干一份全职工作。”

根据美国某著名智库在2024年3月发布数据显示,中国的大学在本科层次培养了全世界一半左右的顶尖AI研究人员,而美国大学培养的人数仅占18%。

并且,尽管在生成式AI领域中美国已拔得头筹,但参与研发的工作人员很多是中国人,根据相关数据,美国最拔尖的AI人才中,有38%来自中国,美国人为37%。

人工智能领域发生的这些只是人才回流中国这一现象的缩影而已,根据全球最知名招聘平台LinkedIn(领英)发布的《领英2024中国留学生归国求职洞察报告》显示,约84%的中国留学生毕业后选择回国发展,而清华大学官方数据则表明,有91.7%的清华毕业生目前在国内工作生活。

1875年,清末海军将领、北洋水师右翼总兵刘步蟾在前往英国深造时,怀着学习西洋科技振兴中华的伟大抱负,发自肺腑地说道:

“此去西洋,深知中国自强之计,舍此无所他求;背负国家之未来,取尽洋人之科学,赴七万里长途,别祖国父母之邦,奋然无悔。”

如今,沧海桑田,换了人间,百年屈辱史带来的阴霾早已一扫而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业已在脚下,越来越多像潘梓正这样的年轻一代科研工作者纷纷选择归国效力,相信经过14亿人的共同努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必将征服星辰大海,屹立于世界民族之巅!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aodian/72927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