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4年全年新生儿出生数据,尽管相比较2023年稳中有升,但仍旧难以满足未来社会的生产力需求,“人口警告”再次拉响。
为解决人口生育问题,我国推出了二胎、三胎政策,但效果却并不显著,为此社会各界的专家们纷纷进言献策,离谱建议频出。
那么我国为何面临“人口警报”局面,二胎、三胎政策为何难以取得有效成果?
专家们又提出了怎样的离谱建议,未来我国又该如何解决人口生育率低下的难题呢?
一、2024年新生儿数据公布,“人口警告”拉响
2025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4年全年的新生儿增长数量。
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出生婴儿总数为954万人,相比较2023年的增幅为5.7%。
尽管新生儿生育数相比较2023年稳中有升,但954万人的数据仍旧并不乐观。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愈发明显,2024年死亡人数高达1093万人,这使得我国2024年人口净增长为-139万人。
这是我国连续第三年新生儿出生数在1000万人以下,已经是个非常严峻的问题了。
而且这还是在考虑到2024年是龙年的原因,中国家庭对于“龙宝宝”更为青睐,这才使得2024年的新生儿出生数有所回升。
未来中国新生儿出生数是继续回暖还是再次下滑,仍旧难以预料。
新生儿出生数的糟糕表现,拉响了我国的“人口警报”,并将带来一系列的弊端。
随着新生儿增长速度放缓,将对我国消费市场的长远发展带来消极影响,促使消费市场降温情况的出现。
而且新生儿数量生育不足,还可能导致我国制造业未来面临劳动力不足的情况,从而限制中国制造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
再加上随着老龄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新生儿数量不足还将导致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行遭遇困境。
为扭转生育率表现不佳的局面,我国曾先后推出二胎、三胎政策等多项措施,但并未取得良好成效,这是为何?专家又提出了什么建议?
二、生育率表现不佳,专家提出离谱建议
为应对人口生育率表现不佳的局面,我国先后在2016年、2021年推出了推出了二胎、三胎政策,并鼓励有能力的家庭尽可能多生育。
二胎、三胎政策推出的前两年,我国新生儿出生数迎来大幅度增长,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年轻人的生育热情却开始逐渐退却。
为解决人口生育率急转直下的局面,各个领域的专家纷纷站出来进言献策,但也诞生了很多离谱的建议,难免有吸引眼球之嫌。
其中像是华商经济学家黄有光便建议建立“一妻多夫”制度,如此便可以很好地利用“闲置资源”,并且能减轻家庭养育子女的经济压力。
该建议一经推出,便引发广大网友的一致声讨,认为这是对于男女平等理念的冒犯,并且有悖人伦,不符合社会道德。
而经济学家马光远则是提出了将继承权与生育权相互绑定的建议。
具体是年轻人只有生育后代,才能具备继承父母遗产的权力,以此来打击摆烂年轻人,令年轻人重新恢复生育热情。
但该建议同样不妥,继承权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权力,该离谱建议违背了人权原则,不具备可实施性。
还有的专家提出将生育与养老金系统进行绑定,不生育子女的年轻人未来将不具备享有养老金的资格。
但该建议可能打击到年轻人缴纳社保的热情,从而令本就面临压力的养老金体系运转再遭打击。
专家建议虽然离谱,但也体现出我国社会各界群策群力解决人口生育难题的决心。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年轻人不愿意生育,未来又该推出怎样的解决措施呢?
三、如何重新恢复年轻人生育热情?
其实如果的年轻人之所以不愿意生孩子,主要是以下几种原因导致的,只要国家针对这些方面做出改变,相信能大大提高年轻人对孩子的兴趣。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年轻人觉得养儿育女愈发“昂贵”了,在怀孕期间,就得有各种产检和营养补充。
孩子出生之后不仅需要购置昂贵的进口奶粉,还需要自小为孩子报名补习班、兴趣班等。
一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掏空了多少家长的钱包,有人曾经粗略估算过,把一个孩子养大成人的花费在数十万以上。
而且现在年轻人的想法已经改变了,他们觉得与其生下孩子之后让自己压力倍增,还不如把钱用在提升自己身上,
所以越来越多的家庭面临多胎政策时内心打起了退堂鼓,即使内心想要多生育子女,但面对高昂的养育成本不得不妥协。
因此想要从根本上解决年轻人生育欲望降低的问题,最重要的便是降低年轻人生儿育女的养育成本,其中像是对于多胎家庭进行经济补助,降低多胎家庭的个税与社保等。
目前全国各地已经开始推动多孩家庭的经济补贴政策,按照子女的数量补贴数万元不等,降低年轻家庭养育子女的经济负担。
相信随着我国一系列多胎家庭经济补贴政策的推出,将会令年轻夫妻消除顾虑,重新恢复生育热情,令我国新生儿增长率重回正轨。
结语
我国是世界范围内的人口大国,人口生育率数据却表现不佳,2024年新生儿出生数据出炉,再次拉响人口警报。
为解决人口生育率表现不佳的难题,专家提出一系列离谱建议,像是取消未生育年轻人的继承权、“一妻多夫”制度等,都违背了人权以及伦理道德,不具备实施可能性。
想要恢复年轻人的生育热情,最根本的措施便是采取经济补助,降低年轻人生儿育女的经济负担,才能令我国新生儿生育率重回发展正轨。
[免责声明]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aodian/728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