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高竞争,给年轻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当个体面临无法承受的压力时,会启动心理防御机制,躺平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心理防御的表现。
在大城市中,许多年轻人为了一份工作,每天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在通勤上。
我的大学室友小m在一线城市工作,每天早上六点就得起床,乘坐一个多小时的地铁去上班,
到了公司,又要面对高强度的工作任务和复杂的人际关系。长期的劳累和压力让她感到身心俱疲。
晚上回到狭小的出租屋,常常思考自己如此拼命的意义何在,
最终,小m选择了“躺平”,减少不必要的社交和工作上的过度竞争,让自己的生活节奏慢下来。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温铁军认为,年轻人选择“躺平”,其实是可以理解的。换做是他自己,也一样会做出这种选择。
这种躺平行为符合心理学中的“退行”防御机制。
退行是指个体在遭受挫折时,放弃已经学到的比较成熟的适应技巧或方式,从而退行到使用早期生活阶段的某种行为方式,以满足自己的某些欲望。
年轻人在面对高压力的社会环境时,选择躺平,放弃了对高目标的追求,回归到一种相对轻松、低欲望的生活状态,以此来缓解内心的压力。
一、“躺平”的期望来自现实的落差
年轻人往往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期望,但现实却常常给他们沉重的打击。
从心理学的“期望理论”来看,当个体对目标的期望很高,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却很小时,就容易产生失望和沮丧的情绪,进而可能导致躺平心态的出现。
某书上有这样一个帖子,贴主方琦今年从某名牌大学毕业,怀揣着在大城市扎根的梦想,进入了一家知名企业工作。
他本以为凭借自己的能力和学历,能够很快升职加薪,实现自己的理想生活,然而,现实却很残酷。公司内部竞争激烈,升职机会寥寥无几。
而且,大城市高昂的房价让他望而却步,辛苦工作多年,却发现自己离买房的目标越来越远,
这种期望与现实的巨大落差,让他逐渐失去了奋斗的动力,开始选择躺平。
帖子一经发出,就得到了很多人的共鸣,本以为进入社会就能大展拳脚,没想到梦想只能想想而已,现实最终给了沉重的一击。
二、社会比较才引发了“自我否定”
在社交媒体盛行的时代,年轻人更容易陷入社会比较的漩涡,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社会比较是指个体将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以评估自己的能力、成就和价值。
当年轻人看到身边的人或者社交媒体上展示的成功案例时,会不自觉地进行比较,一旦发现自己不如他人,就容易产生自我否定的情绪。
这种因社会比较引发的自我否定,会让年轻人陷入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
当他们认为自己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达到他人的高度,就会放弃努力,选择躺平。
实际上他们忽略了每个人的生活轨迹和成功定义都是不同的,过度的社会比较只会让自己陷入痛苦和迷茫之中。
三、消费陷阱与价值观的扭曲
现代社会,消费主义盛行,年轻人很容易受到其影响,消费主义强调通过消费来获得幸福和满足感,这使得许多年轻人陷入了追求物质的漩涡。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当个体将幸福和满足感完全寄托在物质消费上时,一旦无法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就会产生焦虑和失落的情绪。
在一些短视频平台上,经常会看到一些人展示奢华的生活方式,如:购买名牌包包、豪车豪宅等。
这让许多年轻人产生了一种错觉,认为只有拥有这些物质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然而,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来说,他们的收入无法支撑这样的消费。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一些年轻人选择借贷消费,最终陷入债务困境。
这种消费主义价值观的扭曲,让年轻人不再关注自己的内心需求和精神世界的丰富,而是将全部精力都放在了追求物质上,
当他们发现自己无法达到消费主义所设定的标准时,就会陷入自我怀疑和否定,进而选择躺平。
因此对于年轻人自身来说,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不要过分追求物质享受,而是要关注自己的内心需求和精神世界的丰富。
同时,要学会应对压力和挫折,培养自己的心理韧性。
“躺平”不是坏事,但还是希望大家在经历躺平的思考后,能够重新振作起来,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The End -
作者-恙衍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aodian/728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