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社会焦点

“龙生子”能救出生率?2024大局已定,专家:20年前就该开放二胎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2024年过完了,那些结了婚的人,生一胎或者是二胎了吗?虽然今年的人口统计要到明年才能公布,但各界普遍预测,今年的人口出生依然低于预期。

从2022年起,人口自然增长率就由正转为负数了。虽然人口学家一直说不要把负增长当成一个负面信息看待,但又坦言负增长延续的趋势是成立的。

都说迈入了发达国家行列,人口自然增长率才会转负,而且不同收入阶层的人口出生还存在显著差异。

但我们明显打破了这个规律,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生育率几乎是同步下降,富人不生育,穷人的生育意愿也在下降。

为什么会呈现出这种现象?未来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还会“转正”吗?

预测中的882万人

2024年是龙年,中国人观念里龙是大生肖,因此年初曾推测今年将会迎来大量的“龙宝宝”。

部分地区像广东省一些医院的高出生率,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猜测。但很快就有人戳破了这个泡泡。

近年来由于新生儿持续下降,各地医院的妇产科在不断精简,甚至有的整个科室都关门歇业了。

由于妇产科少了,导致各地怀孕的女性在医院出现了扎堆集中。这样一来,单从一个医院的角度看,出生率确实是高了。

可整体水平并没有真正增加。2023年,我国的人口出生为902万,联合国人口司的预测数据是890万,预测和实际出生的差距并不是太大。

在今年联合国人口司的预测中,我国的人口出生是882万人。相对于去年的预测人口,今年的预测数据又下调了8万。

也就是说,各界依然保持着对我国低生育率的预判。想必明年公布今年的人口数据后,虽有差距但应该不会太大。

人口出生持续减少,自然增长率就转负数了。

“转负”和生育观念的滞后性

自然增长率,指一年内出生的人减去死亡的人,再除以平均总人口,最后用千分数来呈现人口的自然增长规模。

2022年,是我国61年来,自然增长率再次转负的起点。当年的总人口为14.11亿人,956万人为出生人口,1041万人是死亡人口。

出生人口减去死亡人口,再除以总人口,当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0.6‰,请注意这是“‰”不是“%”。

就在前一年,自然增长率已经只有0.34‰,虽然彼时还保持着正数,但却是自1961年以来,第一次降低到1‰以下。

自新中国成立后,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1963年,当年达到了惊人的33.5‰。上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这一规模都保持在20‰以上甚至更高的水平。

哪怕是80年代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到90年代这一规模也一直保持在10‰以上。

直到进入21世纪后,人口自然增长率才跌到了10‰以下。2014年至今,只有2014和2016两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6.5‰以上。

从总体上看人们可能会有一个疑惑,此前的计划生育政策执行的那么严格,为何人口自然增长率还会那么高?

这是因为,人口政策和人们实际的生育意愿并不是同步的,生育意愿相比政策存在很大的滞后性。

计划生育之前,我国的传统观念就是多子多福,这就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能维持在高位状态。

虽然后来国家倡导只生一个,可人们的观念实际并没有发生改变。哪怕是在强制状态下,有人交罚款也愿意生育。

1980年后出生的人,都是在计划生育政策的熏陶下长大的。相比于上一代人,他们才从内心深处,对此前的一胎政策有一定程度的接受。

这样一来,就呈现出现在的特征:一胎政策已经取消了,可适龄人口有生育意愿的家庭,多数都只生一个,生二胎甚至三胎的相对较少。

换言之,政策虽然取消了,可“只生一个好”已经转变成一种观念,融入到大众的生育意愿里了。

如今,放开生育又成为了一种新的政策,同样和人们的生育意愿又存在差距。政策在前,生育观念滞后,这才呈现出人口自然增长率转负的特点。

假设按照这一规律,要再持续一段时间,等更年轻的一代达到生育年龄后,人口自然增长率才会重新“转正”。

确实会存在这样一种趋势,但从世界人口的特征来看,人口增长由少变多往往很难。

所以外界才担心,现在的负自然增长率会持续很长时间。

转负的一群“难兄难弟”

每年死亡人口多于出生人口,这就是人口负增长。放眼全世界,整个欧洲都是人口负增长。东亚地区日本和韩国长期以来是负增长,我国这两年也“入群”了。

转负的特点或者说标准,目前的主流观点是,只要成为发达国家,人们的生育意愿就会降低。

因为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个体更多只考虑自我的感受,因此导致生育意愿下降。

另一方面,发达国家普遍是快节奏社会生活,大众的生存压力和生活成本普遍较高。中低收入群体担心后代生活质量下降,从而也降低了生育意愿。

而整个世界,永远是金字塔结构,少数群体掌握了多数资源和财富,而掌握了少量资源的多数群体,才是人口增长的根本。

换言之,高收入群体即便拼命生育,由于他们属于少数群体,也难以从根本上扭转人口负增长的趋势。

不过,我国的人口负增长,不符合上述特征。我们还不是发达国家,但已经出现了人口负增长。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我们此前用政策干预了生育意愿。

根据2021年的数据显示,东亚三国以及东南亚的新加坡,欧洲大多数国家,基本都处于人口负增长状态。

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还保持着正增长,这似乎也打破了上述规律。不过,美国之所以没有出现负增长,是大量移民的贡献。

2021年的数据显示,美国本土的出生人口只有24.5万人,而移民人口则超过了100万。现在的特朗普驱逐移民,政策一旦真正落实,美国也会成为人口负增长的国家。

总结来看,人口负增长在发达和富裕地区,已经成为普遍的趋势。我国现在的情况是,一方面新出生人口在下降,另一方面人口基数还是很大。

综合人口出生减少,这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人口结构失衡的可怕

近年来我们一直在说老龄社会,背后的本质就是人口年龄结构在“变老”。

想象一下,如果社会上多数人都变成了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工作让谁去做?社会财富谁来创造?越来越多人的养老如何解决?

从这个角度就能看出来,任何一个国家,都希望自己的人口年龄结构普遍年轻。但是,如果人口出生减少,人口年龄结构就会越来越大。

最典型的国家就是日本。截止到今年9月份的数据,日本的老年人口达到了3625万人,总人口为1.2亿人,老年人口占比也就是老龄化率,达到了29.3%。

这使得日本成为全世界老龄化率最严重的国家。排在第二位的意大利,老龄化率为24.1%,排在第三位的芬兰为23%。

日本人一方面在变老,另一方面年轻人又不愿意生育。不开玩笑的说,未来如果一直保持这一趋势,不用我们动手,日本这个国家就会慢慢消失。

所以说,人口出生减少导致的人口结构失衡,则是一种更为可怕的趋势。当然,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并不会马上呈现出结果。

可也正是因为过程缓慢,一代代的人才能更深刻感受到社会整体变老的可怕。我国目前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的老年总人口规模接近3亿。

由于人口基数庞大,我国人口的老龄化才刚刚起步。现在人们担心的是,出生率如果持续低迷,人口年龄结构持续“老化”,就只是时间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国家放开了生育,并鼓励适龄人口生二胎甚至三胎。不过一些观点认为,我国的生育放开政策出台晚了。

20年前就应该放开二胎

放开二胎至今已有10年,但我们的人口非但没有迎来增长,相比于上世纪80年代的出生高峰,每年新出生人口整整降低了1000多万。目前,这一趋势还在增加。

有一种观点就认为,我国应该在2000年前后,就应放开二胎政策的。那时候人们的生育意愿还比较强烈,生育观念和政策之间的差距不会太大。

不过,多年来执行超生罚款政策,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益链,所以此前在放不放开的问题上,存在很大阻力。

等到整体上意识到人口结构发生改变,开始推动放开时,社会整体的生育意愿已经定型。

现在的80后和90后不就一直在调侃:他们是计划生育政策执行最好的群体。

结语

未来我国的人口发展趋势是,一方面是基数大的问题继续存在,另一方面是老龄化的趋势也在延续。

也就是说,当代人的普遍感受,不管干什么依然会觉得人多竞争很大。哪怕是步入老年后,很多人还是会感受到竞争的压力。

这是因为人口出生规模持续减少,后续的年轻人跟不上,活着的人就得一直工作维持社会的整体运转。

这一趋势,想想就让人感到绝望。但这仅仅是趋势,并不是未来真实的人口发展情况。

因为,世界上任何一种大的变动比如战争,就能轻松改变人口规模和结构。所以未来是什么,永远不确定。

从整体来看,目前持续推动多生育的政策,才能缓慢改变下一代人的观念。

参考资料:

《生育与养老:这一年的关键词都在这儿》 界面新闻 2024年12月29日

《时隔61年中国人口再现自然负增长:是标志性事件,但不用过度担心》 澎湃新闻 2023年1月17日

《二胎放开还是晚了》 经济观察报 2021年4月15日

《比重再上升!日本老龄化率达29.3%,劳动力短缺下“2025问题”紧迫》 第一财经 2024年9月18日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aodian/72031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