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社会焦点

这部小说所反映主题的理解?(今天农村人怎么来理解《创业史》这部小说?)

创业史是作家柳青长期居住长安县皇甫村,观察农民生活,认识生活,了解生活,研究生活,记录生活一部史诗性著作。作者以农村合作化为大背景,着力描述主人公梁生宝的爱恨情仇,刻划一个农村普通共产党员带领群众走共同富裕艰苦创业的历史事实,以细腻的笔法,非凡的洞察力,朴突的陕西关中语言,巧妙的构思,把农村各个价层,各种性格人描写的入骨三分,淋漓尽致。作者是路遥,陈忠实先生的楷模榜样,崇拜者和追随者,是现实主创作者的典范,作者代表作还有《种谷记》《铜墙铁壁》梁生宝买稻种就是在眉县积谷寺买的。凡是六十岁以上的人大部分都读过创业史。现在年轻人是否读过不好说,我是读了好几遍。遗憾的是还没写完,作者在清贫和疾病折磨下永远撂笔了。但他的作品和人格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创业史》今天已难以卒读。

小说讲述的互助组和人民公社,已成为了历史。但我们今天不能抛开当时的历史背景,简单、轻易地予以否定。

小说主要讲了贫农、中农和富农在刚解放后各自不同的反映(地主阶层已被消灭了)。重点是讲述贫农如何组织、团结起来开展农业生产、摆脱贫困。

从书中我们看到,刚刚解放的时候,广大贫农分得了土地,但生产和生活依然面临着严重的困难。最大的问题是:生产资料的匮乏,几乎没有牲口(个别人家就算有一匹,也是羸弱的,仅仅聊胜于无),没有牲口,仅靠一个家庭的人力,农业生产几乎没法正常进行!

其他问题还有:许多贫农家庭劳力缺乏(老弱病残居多)、没有粮食(吃不饱饭,更无法应对突发的生活变故)等等。

组成互助组应该是当时唯一的出路,因为,如果依然同解放前一样以家庭为单位各自为战,大部分贫农除了向中、富农出卖土地外别无他路——无力耕种,并且除了土地,没有任何其他可以出卖之物——结果是必然会迅速回到解放前地主集中占有、垄断土地的局面!

组成互助组的理想方式,显然是贫农和中农、富农搭配,即:贫农以出劳力为主,中、富农出牲口及其他生产资料。但是,正如小说描写,中、富农认为在这种合作方式中自己是“吃亏”的,因为他们有充足的牲口及其他生产资料,自己很容易就能搞好自家的农业生产。而且,由于有余粮,他们的创收渠道也不只限于农业耕作。所以,中、富农对互助组是普遍抗拒的(当然,小说认为他们的落后而顽固的旧社会思想更是主要障碍)。

小说写道,由贫农为主的互助组一组成就有了显著的效果:为了解决生产资料(启动资金)的问题,他们可以组织进山创收了。由于队伍分工合作,有生产的、有运输的、有销售的,效率很高。当然,这还要得力于政府提供贷款、保障销路及其他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与帮助!

应该说,新社会的优越性通过互助组的组成、运作,得到了体现,也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

小说写到人民公社时期,开始阶段还是谨慎的,体现在两个方面:客观上要具备一定的条件(设置了必要的门槛),主观上,需要广大农民自愿。

从今天的眼光看,不管用什么方式,想要一夜之间消灭私有制,是不可思议的,但小说毕竟反映的是当时比较普遍的观念:消灭私有制,既是经济范畴的,更是思想意识领域的。

新的生产关系总是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过去的探索,从这个角度上说,应该是有意义的。

小说《创业史》今天让我难以卒读的原因,主要是人物塑造以划分不同的思想境界为主:梁生宝、冯有万、高增福是进步的,郭振山是落后的,富裕中农姚世杰、郭世富则是敌对的等等。

小说认为,贫、富是对立的,富有本身就是有罪的。原文这样说:“私有财产——一切罪恶的源泉!”这个观点显然不是孤立的,比如,高尔基的代表作《母亲》中就借一个人物之口说过:“在地球上,只有两个民族,两个不可调和的种群——富人和穷人!”(不知这是不是现在我们所谓的“仇富”之源)

甚至描写爱情也是如此!比如,主人公梁生宝与改霞的关系变化:开始两人互相暗恋,最后没有走到一起的原因,主要是梁生宝认为改霞的思想有了变化(其实就算改霞不想留在农村,也是为了参加工业建设,是无可指责的)。而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感情(爱情),在梁生宝看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

农村人日出而耕,日落而息,我们这里农村没听过创业史

《创业史》这本小说可以说是围绕着农民生话所创作的。小说进述的故事的社会背景其实是表现了——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程中的历史风貌和农民思想情感的转变。这对农村人来说是一部讲述农村人的变化发展的小说。

在50年代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从事农业的公民,推翻了几千年来的封建制度,砸碎了压在农村乡民身上的反动政治机器,使得农村乡民第一次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土地。自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中国农村和农民祖祖辈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时间观念被彻底打破,而农村乡民和农村被组织进现代工业化的时间体系中。这是一次伟大的变革。从1953年开始,农业合作化运动在中国广大农村逐渐全面开展起来,中共中央出台诸多具体的农业优惠政策,这也让农村乡民对合作化的态度是疑惑中有期待。

而在1955年之前所进行的“互助组”和“初级社”的工作,更是从基本上符合了农村乡民其利益和现实更需要的,这一工作的出现很好地缓解了当时由于土地改革后农村随之出现的,因规模狭小和贫富悬殊两个重大矛盾而导致的生产力低下、社会矛盾加剧等问题。农村人要在小说中理解到农民的创业也是一部历史。

最后,《创业史》这本小说可以被称之为是适合当时农村的发展和农村乡民的认识水平的政策措施的一种精神体现。其结果也是明显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增长。小说也叙述了关于理解“中国农村为什么会发生社会主义革命和这次革命是怎样进行的”这两个问题。这都是最贴近农民生话的。谢谢阅读。?

谁是真正的农民?

《创业史》中塑造了一个成功的主人公——梁生宝。作者通过深入而又细致的心理描写,从不同侧面展示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刻画了这一”庄稼人的传统美德和共产党员的特有气质和谐地统一在一起“的新型农民形象。小说中的“梁生宝买稻种“一章最为精彩,曾经以节选的形式入选过中学语文课本,影响过一代又一代农民中的文学青年。

据柳青回忆,《创业史》中的梁生宝是有人物原型的,而他就曾经和梁生宝的人物原型同吃同住,这位人物原型的生活激发他创作了梁生宝这一人物形象。

一部成功的小说必定有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某种程度上,小说家的使命就是在为我们创造“文学偶像“。书中的梁生宝有两个身份,首先是农民,其次是共产党员。作者很小心的将主人公的一系列行为活动来回翻转与农民与党员之间,与父母交谈时,他是地道的农民儿子,与组员、社员一起劳动时,他是勤劳朴实的庄稼汉,与落后分子斗争时,他是思想先进、觉悟突出的共产党员。他有两个身份,对于自己的两个截然不同的身份也经常有思想斗争,这无疑是接近真实的,然而这还是一种虚假的真实,一种存在于虚假之中,努力为其涂脂抹粉,好像显得越发真实的真实。

我们要问,梁生宝是农民还是共产党员?如果要从梁生宝的两种身份之中选一个最接近于人物本身的形象,到底是哪一个?

梁生宝的原型无疑是长安县的农民,而共产党员梁生宝则是作者柳青的理想化人物。柳青几乎真实再现了除梁生宝外的所有农村人物,唯独梁生宝,柳青让他既是农民,又是共产党员。因为必须首先是农民,农民是来自于土地的,农民对土地是怀有深切的感情的,而农民与农民之间也有土地、血脉的牵连。但他又必须是共产党员,只有共产党员拥有“特有的气质”,只有共产党员的认识水平和超前觉悟才能带领愚昧又胆小的农民们迈向幸福美满的生活,就算全书中的其他人物要么贪婪、要么愚昧、要么思想落后,只要梁生宝是农民的儿子,共产党的好干部,故事就一定会继续的。

当后代人重新审视前辈们的文学成果,能否与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产生共鸣,甚至同呼吸共命运,是评价一个人物形象是否典型,影响是否深远的重要标准。今天的读者疑惑于梁生宝的身份,到底是农民还是共产党员,这不是读者的错。如果一个时代之中,人们的思想认知认可一个人“既是农民,又是共产党员”,赞叹于其“庄稼人的传统美德和共产党员的特有气质和谐地统一”的品质,而另一个时代的人却以为,当一个农民成为了共产党

《创业史》很早就淡出读者视线,不是没有道理的。

问题是这个“道理“至今还是不能明说的。

可以明说的一条就是:它所说的那个年代的社会、人和人情,与现在的相去遥远,读者理解不了。不过也可以反驳:《红楼梦》、《水浒》与现在相去更远,为什么还有许多人读、许多人研究?这就靠各人自己去理解找原因了。

还有,《创业史》是在反对“高大全”的舆论背景下从读者视线淡出的,这也是可以参考的一条理由。

所以,现在还来要求农村人来理解《创业史》这部小说,只怕要被讥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合作咨询QQ:609146490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aodian/7139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