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社会焦点

“反华妖女”许秀中:一手造就“新疆棉事件”,如今下场皆大欢喜

总有人要站在国家的对立面,和国家对着干。许秀中就是,她是“反华妖女”的代表,一手造就“新疆棉事件”,如今她的下场让人心情舒畅。那么,她究竟做了哪些有损国家的事了?

一篇报告掀起风波

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肆虐,世界各地都在应对着前所未有的危机,而在中国,新疆却无端被推上了国际舆论的风口浪尖。

当时,许秀中,这位远在澳大利亚的中国留学生,利用自己在西方媒体中的关系,发表了一份名为《待售的维吾尔族人》的报告。

报告中,她声称中国新疆存在“强迫劳动”问题,并描述了大量维吾尔族人在所谓“压迫”下被迫前往内地工厂工作。

此外,在报告中,许秀中用一些模糊、煽动性的描述,强调了工厂围墙的存在。

她凭借卫星图像中看到的建筑物,以及对照片的主观解读,勾勒出了一幅“新疆工厂像是拘禁中心”的图景。

在这些炒作下,报告中的说辞被包装成了“权威的调查结论”。

这时,美国和欧洲的多家新闻媒体纷纷引用她的报告,宣称新疆地区存在严重的人权问题,并要求全球的企业“重新审视”与中国的合作关系。

部分美国政客更是趁机提出了新的制裁提案,敦促相关企业停止进口中国的新疆棉花产品

许秀中以“正义”的姿态出现在各种访谈节目中,试图通过这篇充满指责的报告,吸引西方观众的眼球。

舆论的跟风是很迅猛的。一些国际服装品牌迅速对“新疆棉”作出反应,宣布停止使用相关原料,并公开表示支持“人权”,以免遭到西方舆论的批评。

这些品牌的撤出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中国棉花产业遭遇了重创。

新疆棉花长期以来是世界纺织行业的重要原料,但在这场风波后,一些重要的贸易订单被取消,众多工厂面临生产停滞的风险。

中国的棉农、工人,以及整个纺织供应链的相关企业无不受到波及。

原本繁忙的工厂车间陷入停滞,订单减少让工人们的收入大幅下滑,甚至有人因此失业。新疆地区的棉花产量很快在全球市场上出现了显著下降。

然而,许秀中却无视这些后果,继续在媒体上推动她的言论。在一片质疑与谩骂声中,许秀中却格外冷漠。

她坚决站在西方的媒体镜头前,辩解自己的行为是为了揭露“真相”,真的很难想象她是中国人。

从高材生到“叛国者”

许秀中出生在甘肃的一个普通家庭,与大多数同龄人一样,她从小就接受着父母的百般关爱。

在她的童年时光中,父母为她创造了尽可能优越的学习环境,希望她能够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人。

家中的资源无论多么有限,都被优先用于她的教育。她不仅在学业上表现出色,还喜欢音乐。

但父母的关爱没有让她成为一个善良有爱心的人,反而变得很自私,很冷漠。

在父母的期待下,许秀中考入中国传媒大学,这在当时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机会。

初入大学的她,带着优越感和对未来的憧憬,以为自己依然能轻松成为人群中的佼佼者。

然而,现实却给她当头一棒,她发现,大学中有很多比她更加聪明且勤奋的同龄人

在这个汇聚了众多才俊的学府中,她逐渐意识到,自己并非独一无二。这种落差感逐渐消磨了她的信心,让她感到前所未有的失落。

内心的挫败感与日俱增,她的成绩开始下滑,情绪也变得愈加消极

为了逃避压力,她选择了退学,决定远赴大洋彼岸,前往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大学重新开始。

但命运并没有因此而对她有所优待。许秀中很快发现,墨尔本大学的竞争激烈程度丝毫不亚于她在中国的经历。

她不得不面对海外留学生活中的种种不适,包括文化差异、语言障碍,以及来自澳大利亚同学的冷漠与排斥。

在这个充满陌生感的环境中,她的孤独感愈发强烈。她很少能真正融入当地的社交圈子,反而常常在课堂和生活中感到格格不入。

面对这些,她的心态发生了显著变化。为了寻求在异乡的认同感,许秀中逐渐改变了她的行为和语言。

她开始尝试迎合西方人的思维和话语体系,并渐渐学会通过贬低自己的祖国来换取对方的好感。

在一些课堂讨论和课外活动中,她公开批评中国的政策和社会现象,这种立场很快吸引了西方同学的注意。

她发觉,只要在言论中展现出对中国的不满,就能迅速博得关注,甚至赢得某些老师和同学的认可。

许秀中开始在社交平台上频繁发表反对中国的言论,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揭露真相”的形象。

她认为这样可以缓解自己在异国他乡的孤独感,并借此融入当地的社交圈子。

然而,这些行为并没有为她带来真正的友情与归属感,反而逐渐让她失去了对祖国的认同。

她开始将“反对中国”当作一种手段,以此换取西方社会对她的接受与认可。在这个过程中,她逐渐成为西方媒体眼中的“自由发声者”。

留学期间,许秀中也曾尝试通过打工来补贴自己的生活费用。在她兼职的脱口秀表演中,她逐渐意识到,利用中国话题可以吸引更多的观众。

于是,在多次表演中,她开始习惯性地贬低中国的文化和政策,以此博取观众的笑声和掌声。

成为西方的“棋子”

在不断发表“反华”言论的过程中,许秀中逐渐引起了西方一些组织的注意。通过一些渠道,许秀中与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ASPI)建立了联系。

ASPI是一个专门从事对华研究、并频繁发表负面言论的智库,该机构长期关注中国的内政和人权问题,并通过各种途径制造负面舆论,以此影响西方公众的看法。

于是,ASPI向她伸出了橄榄枝,并许诺会帮助她在澳大利亚获得更好的居住条件,甚至包括提供永久居住权的支持。

面对这一诱惑,许秀中毫不犹豫地接受了邀请,并很快成为了该机构的成员之一。

ASPI为她提供了更多发表观点的平台,包括一些国际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从此以后,许秀中撰写更煽动性的文章,甚至不惜夸大和歪曲事实,以迎合西方对中国的偏见。

她的名字频频出现在各大媒体的报道中,成为了一种“反华”风潮中的代言人。西方的支持者不断在她的社交媒体上为她点赞、留言,并称赞她“勇敢”。

与此同时,许秀中在西方的生活也并非如她想象中那样顺风顺水。她的许多“朋友”,不过是因为她在“反华”立场上的利用价值才与她保持联系。

一旦话题脱离了中国问题,他们的态度就变得冷淡甚至疏远。

这种微妙的变化让许秀中开始感到不安,她意识到,自己已然被捆绑在西方反华势力的战车上,难以脱身。

在这段期间,ASPI和西方媒体只关心她能为他们提供多少话题与素材,却从未真正关注过她的个人处境。

恶有恶报,最终被抛弃

在一次国际人权论坛上,许秀中本想继续利用“新疆议题”来吸引关注。

然而,一名澳大利亚研究员当众向她发问:“你声称新疆存在‘强迫劳动’,但能否具体指出有哪些工厂因此改变了用工政策?”

面对这个直接问题,许秀中没有确凿的证据支撑她的指控,只能含糊其辞地回避问题。然而,提问者并未放弃,继续追问。

在会场的尴尬氛围中,主持人不得不出面干预,最终将提问者请出会场。

与此同时,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积极反击那些不实指控,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媒体开始重新审视许秀中的报道。

那些曾经站在她身边的西方政治家和媒体人,也开始迅速与她拉开距离,担心继续与她关联会影响他们的公信力。

在这种困境中,许秀中想要通过改变话题和调和立场,来修复她在西方舆论中的形象。然而,她的这些尝试并未奏效。

在中国,她早已被视为背叛者,是网友们口中的“汉奸”,失去了所有的支持和信任

更让她感到痛苦的是,她与家人的关系也因她的选择彻底破裂。她的父母无法接受她所做的一切,最终选择与她断绝关系。

家中的亲戚朋友也与她疏远,他们对她的言行感到羞耻和不齿。

如今的许秀中,早已不再是那个在国际媒体上频频露面的“维权者”,而是一个无所依傍的流浪者。

现在的她,成了一个在异国他乡流离失所的孤独者,一个被自己的选择拖入深渊的“弃子”。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为提高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文中部分观点仅为个人看法,请理性阅读!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aodian/70484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