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社会焦点

国家正想尽办法让大家交医保,真急了,力度前所未有

国家正在想尽办法让大家交医保。

最近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参保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里面的内容非常长,但概括起来关键内容就是三点:

1、不看户籍,只看所在地,不管你是大学生、农民工、灵活就业群体,中小学生、婴幼儿,都可以在所在地直接参加医保;

2、激励机制:连续四年参保,每年报销额度涨1000,封顶不超过总额度的20%;

3、约束机制:之前没参加医保,临时生病突击入保的,要有3个月等待期,3个月后才能报销,每少参保一年,等待期就多1个月;

文件精神已经传达的很明显了,不管是放开限制,还是设置激励约束机制,目的都是让尽可能多的人参与医保中来。

那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发这样一份医保参保的文件呢?这个文件到底又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呢?

别着急,看两组数据,2023全年:

城镇职工医保参保人数3.7亿人,当期结存4927亿,累计结存2.6万亿;

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数9.6亿人,当期结存112亿,累计结存7660亿;

前者大体是城里在上班或者退休的人的参保数据,后者大体是农村人口以及城市居民没上过班的人的参保数据。

也就是说,包含农村和城市没上过班的人口的参保人数大概是城市有单位人口参保的2.5倍,但这么多人缴纳的总资金只有后者的1/4,而前者现在的剩余资金,甚至还不到后者的1/40。

而且城乡居民医保的参保人数已经连续五年下降,断缴弃缴的人数在不断增多。

这就给城乡居民医保带来了十分巨大的压力,国家医保局透露,个别省份已经出现医保赤字,在很多地级层面也出现收不抵支了。

所以,这次国家主攻的方向,就是提高城乡居民医保尤其是农村医保的缴纳量,避免医保基金陷入困境。

而农村居民之所以不缴纳医保,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是客观原因,比如参保限制。

很多农村人口其实并不在农村,而是进了城里打工,但以前的医保政策,你要参加医保必须得在户籍地缴纳,这部分群体即使想参保也没法参保。根据七普数据统计,全国流动人口3.75亿,其中跨省流动人口更是达到1.25亿人,这个规模可以说是非常庞大的了。

另一方面,是主观意愿,很多人不愿意缴纳。

城乡居民医保保费连年上涨,现在最低也要380元/人/年,这个是全国标准,落实到各省市可能就是500、600。

对于一个七口人的农村家庭而言(4老人+2夫妻+1小孩),这笔医保支出相当于不少地方全家一年收入的一小半,如果今年没人生病,那这笔钱就算是“打水漂”。

所以他们更倾向断缴、弃缴、不缴。即使真有需要,他们也只选择给老人或者小孩单独缴纳,自己没病没灾的,参保纯属浪费钱。

包括很多年轻人也是这种想法,自己还那么年轻,用不到大病保险。

这样就形成了一种逆向选择:

用不到保险的健康人群不愿参保,用到保险的次健康人群更愿意参保,久而久之,就成了健康人群给次健康、不健康人群的看病就医来买单,导致更多健康人群不愿参与。

这也是这次《医保长效参保机制》提出的要促进全民参保的原因:

社会医疗保险必须带有一定的强制性,让尽可能多的人都参与进来,避免人们的“逆向选择”,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更良性的循环。

借着这个话题,我想再多说几句,作为一个研究全球医疗体系很多年的研究者,我在研究的时候发现,各个国家(美英法德日韩澳新),不管是社会医疗保险,还是商业保险,都会面临“逆向选择”和“死亡螺旋”,我画了个图,大家看图就行:

为应对这种逆向选择和死亡螺旋,各国的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应该采取的是截然不同的策略:

社会医疗保险采取强制性公平,要求所有人都强制性参保,本质是将民众的医疗预算全部统筹起来,由国家进行再分配,

而商业医疗保险由于实施的是自愿参保,所以更多采取激励约束措施,多缴多得、少缴少得,本质是用价格来调解意愿。

在清楚知道了美英德走过的路后,我们在回过头来看我们的医保体系改革,就明白用意了。这次推出的约束激励机制是在鼓励多缴多得,本质上是一种商业医保的思维。以此来进行更大范围的激励,来弥补缺口。

事实上,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毕竟,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要难得多。

(转自:马江博说趋势)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aodian/69353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