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社会焦点

为什么李白的《忆秦娥》被誉为千古绝唱,百代词曲之祖(忆秦娥李白)

为什么李白的《忆秦娥》被誉为千古绝唱,百代词曲之祖,忆秦娥李白。这个问题金纳莱为您提供更多相关信息让你了解。

李白留下来为数不多的几首词中忆秦娥李白,《忆秦娥》被誉为千古绝唱、百代词曲之祖。

先来看下这首词:

忆秦娥

箫声咽(yè),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人们也许会疑惑,到了宋代,涌现出了那么多优秀的词作,相比之下,李白的《忆秦娥》名气远不如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人的代表作那么大,为什么人们却给予这首词那么高的评价呢?

我认为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忆秦娥》这首词开创了一个词牌。

对于李白的这首词来说,词牌本身就是词题,就是说,这首词的内容就是忆秦娥。

古代秦、晋间(今陕西、山西一带)称美女为娥。词中的“秦娥”,是唐代京都长安(属古秦地)的一位少妇。题目是“思念秦娥”,内容却是“秦娥的思念”。对秦娥的思念通过拟写秦娥怀人的方式曲折地表达出来。

由于词中有“秦娥梦断秦楼月”的句子,《忆秦娥》这个词牌还可叫做《秦楼月》,后来又发展出了其它的名称,如《碧云深》《双荷叶》等。

毛泽东主席用《忆秦娥》这个词牌写过一首非常有名的词《忆秦娥.娄山关》,这里的《忆秦娥》就只是一个词牌,和思念秦娥已经没有任何关系了。

二、《忆秦娥》这首词表达了一种人类普遍的情感,就是对久不还家的亲人的思念之情。

这首词的开篇两句,用到了一个典故。

相传春秋时有一个叫萧史的人擅长吹箫。秦穆公的女儿弄玉也爱吹箫,穆公就将她嫁给萧史。婚后,萧史教弄玉吹箫,由于箫声太像凤凰的鸣叫,就引来了凤凰,二人随凤凰飞去。

本这首词前两句由这个典故化出,但不局限于萧史、弄玉的故事,而是写秦娥月夜梦醒,思念阔别的丈夫,拈箫吹弄,其声凄咽。

正是因为长久思念而不得见面,所以,秦娥才会在梦中见到自己的丈夫。梦醒后,望着那一轮明月,思念之情更深。

本词上片写秦娥的春愁,下片写秦娥的秋怨。她所思念的夫婿,既曾过灞桥而东去,又曾经咸阳而西行。思妇四季伤怀的情感,征人四方羁旅的踪迹,只用40余字便概括无遗,笔墨十分周到而经济。

写春愁,场景在明月高楼、闺阁之内;写秋怨,场景在夕阳高原、苑囿之外:日盼与夜想,坐思与伫望,封闭的狭小天地与开放的广袤空间,对举成文,相映互衬。

写灞桥柳色,年年伤别,是暗写分别之际折柳赠行之痛;写咸阳古道,音尘断绝,是明写分别之后登高企盼之苦:又是一重照应。

秦娥对亲人悠悠不尽的思念,就通过这时序的跳跃,场景的转移,动态的变换,多时空、多侧面的种种映衬,立体而丰满地凸现出来。

三、借思妇怀人,来表达深重的历史兴衰之感。

从整首词来看,有“秦娥”、“秦楼”、“灞陵”、“乐游原”、“古道”等与历史兴亡密切相关的词语,使词作有了一种历史感。

这些景物是历史的见证,作者用这些词汇谋篇布局,将读者带入了那片苍茫的秦汉岁月中,继而“音尘绝”三字,将曾存在过的一切一笔抹去,所有的沧桑与悲凉盈满心头,挥就“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千古名句。

这八个字,是在将所有旧迹一网打破之后的悲慨深沉,是飘荡在历史上空的豪迈苍凉,它将所有的繁华与衰落一语道破,荡气回肠,引人深思。

所以,王国维先生评价说: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

浦江清先生说:夫西风乃一年之将尽,残照是一日之将尽,以流光消逝之感,与帝业空虚人生事功的渺小,种种反省,交织成悲壮的情绪。

唐圭璋先生也说:“西风”八字,只写境界。兴衰之感都寓其中。其气魄之雄伟,实冠今古。

总结一下,这首词被誉为千古绝唱、百代词曲之祖,有三个原因:

一、它开创了一个词牌。

二、它写了一种常人都有的普遍情感。

三、它借思妇怀人之表,来表达深重的历史兴衰之感。

一首小词,有如此气魄与境界,称誉它为“千古绝唱”“百代词曲之祖”,应是实至名归。

以上就是金纳莱网»忆秦娥李白,为什么李白的《忆秦娥》被誉为千古绝唱,百代词曲之祖的相关内容了,更多精彩请关注金纳莱号公众号。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aodian/4160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