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社会焦点

《红楼梦》中的《好了歌》,如何理解其中的奥妙(好了歌原文)

《红楼梦》中的《好了歌》,如何理解其中的奥妙,好了歌原文。这个问题金纳莱为您提供更多相关信息让你了解。

《红楼梦》是一部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它写尽了人间的世态炎凉,社会的贫富变迁。正所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好了歌原文?”。

《好了歌》是《红楼梦》首回的一首七言古诗。此歌看似直白明了,却深藏奥妙。

《好了歌》寓含着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曹雪芹在小说中借跛足道人写《好了歌》是为小说情节服务,传递其对现实的无奈和生活的失望。作者的一生和小说中四大家族均是由盛到衰的变化过程,普天之下对这一败落谁人能解,这一把辛酸之泪谁知个中滋味呢?《好了歌》是作者对人生的一种"消极"的大彻大悟,是小说中人物命运的一种注解和预示。读懂了《好了歌》也就明了小说所要表达的深刻内涵。

《好了歌》是一首看破红尘的哲理诗全诗共十六句,每四句一层意思,以"好""了"押韵。整首诗把封建社会的人性刻画的入木三分。世人都晓得神仙好,但芸芸众生"忘不了"的是功名利禄和娇妻子孙,这一弃虚求实,逍遥与烦恼形成强烈比对,这所有追求的一切到头来又是一场空。对"好"和"了"又有几人能参透呢?这也告诉我们对身外之物不要过于强求,一切都要顺其自然。

《好了歌》蕴含着浓重的道教色彩作者所处封建社会末期,从家道中落到官场黑暗,从人性的扭曲到争权夺利等,反映了当时国家和整个社会的结构性矛盾,如何改变这一衰败的历史趋势?对作者个体来说无法也无力改变命运和现状,唯有远离这个尘世,逃离这个乱世,像道士那样无为。《好了歌》虽然有教人看淡看开人世间的物质和物欲,不为物所困,不为情所累,但传递更多的是一种悲观和厌世情绪。

总之,《好了歌》是人生的真实写照,是人性的真实反映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世人大多选择了后者,但作者却似乎是鼓励引导世人追求前者。这应该说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如果人人都去当神仙,人人都去当道士,这个社会就无法发展进步。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唯有用更先进的制度代替旧制度,唯有用更先进的思想代替旧观念,也唯有用斗争精神和奋斗的姿态创造美好生活,才能用中国梦取代红楼梦,把虚无变成现实,让阳光照进每个人心中!

附《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 ? 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贾雨村是否听过“好了歌”

凡是读过《好了歌》及《好了歌解》的人,大多有这样的感受:这两首歌太消极、大悲观、太虚无、太厌恶尘世,其立意是劝导人们离尘出家,避开冷漠的红尘,去作神仙。的确,两首歌宣扬的都是负能量。不仅如此,结尾还和这个开头呼应,男主角贾宝玉出家为僧了。难道这种劝世人出世的消极观念就是《红楼梦》的立意本旨吗?

别说,可能真有人相信。然而,不管有多少人相信,也不管认同的人多么振振有词,这个观点也是不对的。恰恰相反,作者要提倡的实际是积极入世的思想观念。

为什么这么说,最直接的根据就是作者借“风月宝鉴\”之口所作的声明,要看反面,正面是假语,不要以假为真。而消极出世的反面正是积极入世。光说这一点肯定会有人还不信服,那我们就看看《好了歌》本身。

这首歌里有一个关键的概念,“神仙\”。它的内涵是什么?是不是通常人们传说中的神仙呢?不是!因为作者在书中已明确给予了否定,“女娲补天已荒唐\”,说这是“荒唐言\”,也就是假语。很明显,神仙一词在《红楼梦》这个特殊的语境中作者已给它赋予了特殊的含义。虽然作者没有给它下定义,但却告诉了我们这个概念的外延有哪些,我们可据此归纳出它的内涵是什么。

我们先看主角中的红楼四美,她们在太虚幻境的称呼分别是:痴梦仙姑、钟情大士、度恨菩提、引愁金女,显然前三个都是神仙的名号,第四个则不是。这和怡红院的岁寒三友是对应的,松竹梅分别指代湘云、黛玉、妙玉,而宝钗则既不是友又不是神仙,这就将四美分成了两类。其他被称为神仙的有(略去例句):甄士隐、张道士、刘姥姥、卫若兰、贾惜春、巧姐、凤姐、金钏、四儿、晴雯、元春、秦可卿等一大批人物。他们都是什么人呢?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属性,那就是时刻不忘自已是一个汉族人,宁死也不背叛华夏。现在,我们可以概括出“神仙\”在书中的特殊内涵了,它就是忠于自己民族的优秀儿女。与之相反的某些人,为了官位,为了金钱、美女、儿孙,忘了自己的祖宗,“反认他乡是故乡\”,这种人自然不是什么神仙,而只能是鬼怪、败类,他们明明知道将会遗臭万年,可为了眼前现实利益还是放弃了作神仙,可结局又如何呢!两首歌都分别给出了答案。

贾雨村就是放弃神仙的人,他不必亲耳听这首歌,道理他全都明白。“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和“致使枷锁扛\”就是他的写照。

以上就是金纳莱网»好了歌原文,《红楼梦》中的《好了歌》,如何理解其中的奥妙的相关内容了,更多精彩请关注金纳莱号公众号。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aodian/4158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