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完《金陵十三钗》后有什么感想?(金陵十三钗小说结局)
大家看完《金陵十三钗》后有什么感想?,金陵十三钗小说结局。这个问题金纳莱为您提供更多相关信息让你了解。
2011年电影上映的时候金陵十三钗小说结局,我正在医院实习。我记得和同学一起坐在空荡黑暗的电影院看这部电影时,观众并不多。我是一个泪点和笑点都很低的人,那次也不例外,从头哭到尾。而就在刚刚,我从网上找到电影资源,又看了一遍,依旧是没办法压抑自己的泪水。重看这部电影的原因是,我昨天用了四五个小时将严歌苓的小说《金陵十三钗》看了一遍。
小说人物更多,情节更复杂,像一个说书人在娓娓道来一个我们似曾相识的悲情故事,即便猜得到结局,依旧会被他们的命运牵动着心弦。书娟对父母心理变化的描写,就像是一顿丰盛大餐之后惊喜的是甜品也如此精致,果真不虚此行,将时间花费在如此佳作上实在是人生一大幸事。此外,张艺谋导演的同名电影也是相当不错。首先故事改编得很到位,将原本繁多的人物关系和情节精简到几个主角人物身上,丰满的人物,紧凑的剧情,成就了一部上乘佳作。再来各位演员的演技了得,女学生将对玉墨等风尘女子的嫌恶、对战争的惊恐、甚至不愿落到日本人手中,不惜一死了之的情绪演得很好,玉墨等人的表现更是出彩,软哝哝的南京话、风情万种的《秦淮景》,她们活得最是真实,并且有情有义。
那年看完电影后,和两个日本人聊起了那部大热的电影。我记得日本男生脸上尴尬的笑容,他看看我,又转头看看那个日本女生,用不标准的中文说道,“不是这样的,不是这样的吧。”我说,“当年南京大屠杀是真实存在的。”后来有一次我和那个日本女生在她的宿舍里,又聊起这件事,她说他们读书时去博物馆参观,看到当年的年轻士兵留下的书信以及信物,也是一个个身死异乡、不得圆满的悲剧。后来我们两个都哭了,为了那场残忍的战争,也为了日本民众被欺瞒,没有得到正视历史的机会而难过。
看完小说后,我的心情很复杂,痛恨日本人的罪行,也恨当时中国军队的不战而降,更为南京同胞所经历的一切苦难而难过。我更想知道的是,当年那些事情,到底是怎么发生的?为什么日本军人丧失人性,为什么中国军队不战而降,为什么南京同胞不早些逃离那座修罗场般的城市?
如今,看着我们祖国先进的武器,雄厚的兵力,我深深为祖国的今天骄傲和自豪。可是那些曾经受过苦难的同胞,不应该被我们抛弃和遗忘,我们要替他们讨回公道。生在乱世不是他们的错,遭逢不幸更不是他们所愿,只是时代的洪流、历史的漩涡,将他们卷入了深不见底、痛苦不堪的一场劫难,我一向不相信人有来生,但我此刻虔诚地祈祷,那些受苦受难的人,能够有一个光明、温暖的来生。
书中,豆蔻为了小兵王浦生私自出门去找琵琶弦,结果惨死在日本人手中。她说,她弹琵琶他讨饭,和和美美的过生活。这是她的愿望,却也成了她的催命符。人都说,缘定三生,我只愿这个痴傻的姑娘和命苦的小兵,来生生在太平年间,无战乱、无别离,在寻常人家,她弹琵琶,他种田。
“南京大屠杀”期间,有八万左右的中国女性被强暴,与三十万遇难者的总数相比,占不到四分之一的比例。若说屠杀只是对肉体的消灭,以及通过屠杀来进行征服,那么“Rape”则是以践踏一国国耻,霸占、亵渎一国最隐密最脆弱的私处,以彻底伤害一国人的心灵来实现最终的得逞和征服,来实施残杀的。
对玉墨这样的风尘女子来说,一辈子受人轻贱,但国家危难,民族存亡之际,她们甘愿以血肉之躯挡在女学生前面,脱下风情万种的旗袍,换上素雅的学生服;剪掉精致的卷发,换成清汤挂面似的学生头。那雾里看花的一场梦,美好得让人舍不得离开,但最终,还是要奔赴战场,以这辈子最不敢想的一个身份——女学生,去完成生命里最完美的一场表演。
她们的牺牲不仅悲壮,而且绚烂。
《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哪个结局最好为什么
《红楼梦》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作者安排贾宝玉梦中进入太虚幻境,得遇警幻仙姑,贾宝玉在跟随她游览太虚幻境时,引出了“金陵十二钗”的来历以及相关详情:
不幸的是,《红楼梦》只到前八十回,后四十回的书稿丢失;幸运的是,我们根据贾宝玉看过的“金陵十二钗”册中的内容,大略能猜出这十二位女子的生平与结局。
秦可卿淫丧天香楼,贾元春宫中薨毙,王熙凤遭贾琏休弃后惨死,林黛玉泪尽而逝,薛宝钗虽然与贾宝玉“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史湘云配得才貌仙郎却青春守寡,妙玉“终陷淖泥中”,迎春死于中山狼之口,探春远嫁,惜春终老佛堂,李纨“枉与他人作笑谈”,“金陵十二钗”堪堪数完,平生无一不悲,结局无不一惨,都是薄命红颜,实在不能称得上一个“好”字;只剩下一个最小的巧姐,我认为她的生平遭遇虽坎坷无比,结局却算得上是“金陵十二钗”中最好之人。
为什么说“金陵十二钗”中只有巧姐的结局最好呢?
相较于“金陵十二钗”,巧姐拥有温暖而幸福的童年,是第一“好”;巧姐在《红楼梦》书中的出场次数实在不多,而且很次出场非灾即病。王熙凤对女儿的呵护照顾可谓是尽心尽力,全然没了平日里那种“霸王”的杀气和凌厉,剩下的只有褪下盔甲后的一个普通母亲的温柔,舐犊之情读来更是令人泪目。
襁褓之中,巧姐得过痘疹。这个病又叫“天花”,在古代的时候没有疫苗可以预防,更没有相对应的药物可以治疗;能不能挺过来,全凭自身的抵抗力和运气;所以,巧姐当时得的这个病十分地凶险;王熙凤一面按当时的迷信做法每天供奉痘疹娘娘,令家人不许煎炒,给亲近巧姐的人做红衣服,一面留下医生诊脉下药;虽然不放心贾琏,为了女儿的健康,她还是将贾琏赶到外面房间过夜。对照为女儿病情忙得团团转的凤姐,不正是我们为人父母的真实写照吗?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巧姐着凉发烧;其实巧姐只是普通的风寒感冒,但王熙凤并没有掉以轻心,听从了刘姥姥的话,让人查出巧姐儿是在大观园中撞到了花神,急忙又让人为巧姐烧纸钱送祟;这还没完,满心担忧的王熙凤又特意请刘姥姥为女儿起了名字,意在用刘姥姥的贫苦压住女儿的富贵,希望能让她从此少些灾难。王熙凤所做的这一切,虽然迷信成分居多,但是为女儿的一片苦心却半分不假。
小结:在“金陵十二钗”中,黛玉先丧母,后丧父,从小就寄居贾府;薛宝钗幼年没了父亲,哥哥又不成材,家中境况迫使她快速成熟;元春从小就按进宫的妃子培养;迎春木讷,惜春孤僻……惟有巧姐,虽然从小多灾多病,但是母亲王熙凤却对她百般操心、千般呵护;巧姐的童年里没有阴霾,没有冷漠,没有生离,没有死别;巧姐的童年,是温暖而又幸福的童年。
相较于其他贾氏子弟,巧姐在家族覆灭之际幸运地得到了刘姥姥的仗义相救,是第二“好”;《红楼梦》到八十回戛然而止,此时巧姐尚未成年,还只是一个依偎在母亲王熙凤怀抱中撒娇的小女孩,她根本就不会想到,不久的将来,雷电将挟暴雨而至,摧毁了她的家;她的母亲王熙凤被父亲贾琏休弃后终于惨死,她本人更是被自己的“狠舅”与“奸兄”所害,危急时分,多年前曾经来过贾府并为自己起名的刘姥姥果断出手,将自己救出生天。
上面的这段曲子【留余庆】,便是近来大火的电视剧《庆余年》剧名的出处,描绘的正是王熙凤昔年曾对上门求助的刘姥姥有恩,多年后,刘氏不忘王熙凤的恩义,在王熙凤之女巧姐落难时仗义相救的故事;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这曲子乍看上去充满了佛家因果报应的意味在里面,但是,如果我们剥下因果这层神秘的外衣,结合王熙凤、刘姥姥和巧姐之间发生的故事,依然可以让我们深深地懂得“与人为善,予己为善”的道理。
再回头看看当时王熙凤央求刘姥姥帮女儿起名的情景:
诚如刘姥姥所言,巧姐自从得了她的名字后,果然在人生的重大转折点上“遇难成祥、逢凶化吉”。但我想,与其单纯地将这些因缘际会归咎于“巧合”二字,未免太过天真。我更愿意相信这一切是事在人为。
小结:当贾家大势已去,身为“亲骨肉”的“狠舅”与“奸兄”不顾亲情,只为私利;身为底层贫苦小民的刘姥姥却挺身而出,对恩人之女巧姐施以援手,真正应了《红楼梦》里的一句诗:“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流落乡间,巧姐的余生虽然无大富大贵,却也能在刘姥姥一家的照拂下平安无忧地过完一生,是第三“好”。被刘姥姥搭救的巧姐后来如何了呢?《红楼梦》的第五回已经给出了答案:
这是巧姐的专属判词。看画中的“美人”毫无疑问是巧姐本人,但这美人却身处“荒村野店”,并且做的是“纺绩”的活计。
结合下面的文字,我们大致可以推测出此时贾府已经败落,贾氏子孙四处流散;巧姐被“刘氏”即刘姥姥所救后,安置在乡村中;从此巧姐极有可能留在乡间嫁人生子,彻底过上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妇生活。
对照其他贾氏子孙的结局,昔日万众瞩目的贾宝玉沦落到靠袭人和蒋玉菡奉养,最后心灰意冷避世为僧;为贾家带来无上荣光的贾元春孤伶伶地死在了阴森得如同地狱的皇宫;连一向精明强干的探春都被远嫁异乡……失去了母亲,沦落为平民的巧姐至少有了重新开始的地方;在这里,她彻底与昔日的贵族身份告别;从此,她可以堂堂正正地靠自己的力气养活自己养活孩子;最重要的是,这一切还不晚。
我有理由相信,王熙凤如果能看到这一切,也会感到由衷的庆幸和欣慰吧!
总结:拥有温暖而幸福的童年,在落难之际有人搭救,最后终于有了安身立命之所重新开始人生,身为“金陵十二钗”之一的巧姐,如果这样的结局还不能被称之为“好”的话,那么还有哪一钗的结局能称之为“好”呢?
以上就是金纳莱网»金陵十三钗小说结局,大家看完《金陵十三钗》后有什么感想?的相关内容了,更多精彩请关注金纳莱号公众号。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aodian/40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