芊芊学子怎么读,要想出人头,就在书中求。但为什么又说百无一用是书生
芊芊学子怎么读,要想出人头,就在书中求。但为什么又说百无一用是书生。这个问题金纳莱为您提供更多相关信息让你了解。
有点断章取义啊,“百无一用是书生”并不是宣扬的读书无用论,其实更多的是一种自嘲和愤恨。这句话语出自清朝诗人黄景仁的七言律诗《杂感》,全诗如下芊芊学子怎么读: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大致意思是:
自己到现在没什么大成就,只知道在深夜独自愤恨不平。生活的困苦落魄,早早的消磨了我的志气。未曾轻浮贪色的我,偏又莫名得了个负心汉的名声。
十个人有九个人看不起我,这世上最没用的,恐怕就是像我这样的书生了。落到我这种境地,还担心什么“作太多愁苦的诗会带来厄运”呢?人生在世,一如那春鸟秋虫,总是要发出点声响的。
黄景仁,字汉镛,常州府武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县)人,是江西诗派开山之祖、宋朝著名文学家黄庭坚的后裔。黄景仁继承了祖上的诗才,非常的有文学天赋,在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也就是他15岁的时候,参加童子试,得了第一名,很是风光。
然而,早已家道中落的他,一直处在贫穷困苦中。他自17岁起,就开始为了生计四处奔波。在黄景仁20岁时,首次乡试失败,错过了这次改变命运的机会,生活愈发的艰难。
设身处地的来看,一个20岁的有志青年,忍冻挨饿,受了三年的穷苦,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这次乡试成功上,结果名落孙山,又回到了起点,又要再熬三年(乡试三年一次)来求一次有可能,这种无力感,这种气愤,是谁都要骂上两句的。
表面上是黄景仁对未能改变自身命运的自责,既没能考中举人,为官一方,又没能学会什么手艺养家糊口,以至于处处遭人白眼。
深层上其实是对科考制度的批判,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科举制发展到了清代,已经开始日趋没落了,科考内容越来越僵化,舞弊现象也越来越严重,黄景仁少年成名,多少是有点自负的,被卡在乡试这一关,迟迟得不到期望的社会地位,难免心生怨念。
总的来说,“百无一用是书生”是一句“气话”,也是对“乾隆盛世”粉饰下僵化的科举制的无情揭露和批判。
综合来讲,“百无一用是书生”主要是两点,一是所学无用,空套八股文定式,思想僵化,除了应付科考,并不能衍化到生活里;二是无处可用,即使你满腹经纶,有着真才实学,但不给你施展的舞台,你又上哪去体现自己的价值呢?
回到问题,“要想出人头,就在书中求”,主要强调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强调个人的作用。而“百无一用是书生”,更强调外部环境的影响力,书生是否有用,与自身才学有关,更与是否有施展才学的环境息息相关。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aodian/37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