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红楼梦》中的【爱情故事】,
决不能以我们当代的【爱情观点】来看,
要将我们的视角放到【封建礼教】约束下的视角来看。

要说到与宝玉发生过亲密关系的女孩,
整个《红楼梦》的故事情节里,明确表示的,
也就只有袭人和宝钗两个角色,
早期有个金钏儿丫头,但俩人仅限于【暧昧开车】,

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交往,
中后期有个俏丫鬟晴雯,
但晴雯临死前的一席告别表明了,
她也并未与宝玉有过什么实际接触,但俩人互相喜欢是存在的。

但无论是袭人,还是金钏儿、晴雯,其实都不是黛玉的情敌,
原因就在于【封建阶级礼教】之下,以贾宝玉的身份,三妻四妾是很正常的,
而对于黛玉来说,收房丫头做小妾,本就不是自己的对立面,
反而还很有可能是自己的贴身帮手,

就像王熙凤与平儿的关系一样,甚至自己的贴身丫鬟,紫鹃其实都是候选人之一。
林黛玉调侃袭人是【嫂子】的情节足以证明。

这就怪了,都说《红楼梦》是宝黛钗的三角恋爱关系,
黛玉吃醋于宝钗的情节也屡见不鲜,
为什么说宝钗和黛玉不是情敌呢?

理由是宝钗其实并不想嫁给贾宝玉,
宝钗的第一婚姻选择是【进宫选才女】!
薛家没有官职,而是皇商,有钱无权,
所以,薛姨妈带薛蟠、薛宝钗进京,
其目的只有一个:【让宝钗可以当上皇妃】!

而薛宝钗自己,其实也是将进宫选才女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的!
在故事情节里,薛姨妈主动替宝黛二人保媒,
查检大观园的时候,薛宝钗作为李纨的副手,
原本事事争先的一个人,这个时候却处处往后躲,
把能力才华都明显不如自己的探春往前推,
这也是薛宝钗不想做【贾府儿媳妇】的证明。

而且宝钗也曾多次表示过,宝黛俩人才更合适,
所以在婚姻问题上,宝钗是躲在黛玉背后,
把黛玉往前推的表现。
再者,宝玉明显是与宝钗【三观不合】的,
宝玉宁可接受薛宝琴也不接受宝钗就是证明。

宝黛两人之间的爱情基础,其实还是【三观】!
宝黛两人,具有比较接近的【价值观】,
那就是【理想主义】的价值观,是【反世俗】的价值观。
贾宝玉成天幻想的,是超脱于世俗,整体沉浸在理想爱情国度的生活;
林黛玉也类似,总幻想自己死后可以像落花一样“质本洁来还洁去”。

这种价值观下,宝黛二人都表现出来的,是内心中的【真情实感】,
而在生存生活上表现得【不切实际】。
与之相对的,宝钗袭人等人,则是典型的【现实主义价值观】,
做人很实际,但对人表现出来的却【比较假、比较装】!
其他与宝黛的价值观还算比较接近的角色也有,
例如金钏儿、晴雯、紫鹃,甚至尤三姐,
可惜这些角色大多命运多舛,全都中途夭折了。

所以要说【爱情】,能够与宝玉产生爱情的,只能是这几个角色,
而这几个角色又与宝玉黛玉的身份阶级相差甚远,
远远构不成对黛玉的爱情威胁。
所以宝黛爱情之中,其实并不存在【情敌】的概念。

宝黛爱情的真正阻碍,其实还是【功名利禄】四个字。
《红楼梦》里的四大家族贾史王薛,其实对应的就是功名利禄。
贾府和史家,一个是公爵,一个是侯爵,都是祖辈留下的功绩,
贾府又出了一位皇妃,所以贾家史家占的是【功名】二字,

但在当朝,贾史二家在【眼下的官场】中,都比较失势,没有什么【在职掌权】的子孙,
而王家则正好与之相反,祖上没什么【功名】,却在当朝有人掌权,
所以王家占的是一个【禄】字,是正在吃俸禄的角色。
薛家上边说过了,【功名禄】都占不到,但薛家有的是钱,也就是【利】。
而在《红楼梦》的故事里,四大家族其实都是在“缺什么就追什么”。
薛家没有功名禄,就想把女儿送进皇宫,换取功名;
贾府没有利禄,于是贾珍给贾蓉买官,贾政逼贾宝玉考试做官;

同时,王夫人还一门心思惦记让宝玉娶宝钗,以补足自己【利】的缺失;
王家就更明显了,大姑二姑和侄女,两代人,分别用婚姻换取【功名利】。
也就是说,假设,林如海没死,林家依旧占据着一个【禄】字的话,
那么宝黛的爱情婚姻就会水到渠成,可惜林家没有了【禄】了,也就啥都不占了。
那对于贾府,尤其是对于王夫人来说,追求薛家的【利】,就是必然了。
虽然薛家并不是这么认为的,薛家的首选还是一步到位,
女儿直接成为皇妃,那【功名】就全都有了,至于【禄】,
薛蟠肯定是没戏了,甚至还不如指望薛蝌更靠谱呢。

但薛家拒绝贾府和亲的态度也并不坚决,
因为当皇妃这个事并不是可以手拿把攥的,
所以和亲贾府,是薛家的【后备选项】,
身为国舅爷的贾宝玉,是薛宝钗婚姻选择的【备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aodian/365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