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运营怎样培训培训机构社群运营常见的6种死法
经常听到身边的朋友谈论,说要做社群。这不难理解,因为在广告和流量成本越来越高的现在,社群成为品牌与用户低成本链接的最短路径,不玩社群无异于自断手脚。
但实际上真正成功的社群可以说是凤毛麟角,绝大部分的社群三个月之内就成为“僵尸群”,而罪魁祸首就是运营不当问题。
死法一:目标不清,没吸引力
很多品牌之所以做社群,是因为社群——这个概念非常火,小米的社群营销不是成功了吗?吴晓波的“书友会”,罗振宇的“罗辑思维”等社群不是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吗?还有身边很多品牌都在做,我也要赶潮流。还有的品牌建群之初有目标,但是后来什么都想要,目标太多太模糊了。总之没有目标,或者目标不清,绝对没前途。
为什么做社群呢?绝大部分品牌的目标有:卖货、积累人脉、抱团发展、打造IP等等。但要强调的是,运营社群不仅要想清楚自己要得到什么,更重要的是要明白你要付出什么,要让社群成员得到什么。人类是理性的,社群成员会计算自己的付出(比如时间成本)与回报是否平衡。所以,一定要为社群成员创造价值。
对于你的社群,如果大家会觉得收获很少,就会干脆退出。如果大家会觉得收获付出一半一半,能学到一些东西,但是也要忍受很多刷屏骚扰,分散工作注意力,就会再看看。如果大家会觉得收获很大,这种收获要么是打破思维局限,要么是认识了一个商业伙伴等等。这样的社群才有更多的人愿意进。一个成功运营的社群,既能持续不断为成员输出价值,又能够给运营人员带来一定的回报,如果这个付出与收获达到平衡,就会形成那个一个良性的循环。
死法二:成员混杂,不精准
以前有个做管理期刊的朋友,每次一见面就告诉我他们的社群已经发展到有十几个了,品牌影响力有多大……问他如何发展的新用户?他的回答是,地铁口人流量不是大吗?深圳下雨多,每次下雨就让员工去地铁口摆摊,扫码入群送伞。我的回答是,你的社群是低效的,因为群成员不是你的目标用户群。你的管理期刊面向的用户是高管与老板,他们在上下班时间坐地铁的概率有多大?问题出在哪里?出在没有设置门槛,成员太混杂,不精准。
其实,只要社群目标清晰了,你就知道去哪里找人了。如果自己不是本领域的KOL,那不妨先邀请一些KOL加入,再以他们的背书来结合准入门槛去吸引和筛选用户,用户进入群以后,要及时告知群规则和群的玩法。同时可以开放内部邀请制,让认可社群的成员去邀请他们的朋友,这样发展尽管慢,但是社群成员就会很精准。
死法三:放任自流、缺乏管理
很多社群建立之初红红火火,之后偶尔冒泡,最后就彻底成为“僵死群”。不要说进新人没人理,就是有人发红包都没有抢。原因无非是以下两点:有些群主精力有限,有精力就到群看看,没精力就不管了;有些群主信奉“去中心化”,觉得社群可以自行运营,不用自己参与。
对于前一种群主,要明白社群运营是需要持续不断提供价值的,是需要有很大投入的,没有这个准备肯定玩不转;对于第二种,所谓去中心化,是指内容、信息不再是由专人或特定人群所产生,而是由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共同创造的结果,与为了让参与更积极、沟通更畅通、结果更多元进行的管理和有人维护并不冲突。所以,一个成功的社区必须有基本的维护。
如果品牌没有能力组建专业团队,初期可以找到一群铁杆粉丝兼职做社群管理。几个骨干分子大家分工合作,每天值班。后期如果成员增加形成规模后,可以让更多的粉丝参与管理。群主与骨干仅仅把握大方向与制定规则。
死法四:社群暴政,不爽
社群运营,没有基本的管理不行(如第三点),但是管理过于苛责也不行。以前见到过有的群主在他的“一亩三分地”就像皇帝,杀伐决断、说一不二,说谁发广告踢出去就踢出去,他自己发广告却美其名曰“福利”;群规他说变就变不需要任何人同意……这样的霸道行为很容易激发大家的反感,结果退群无数,群主几乎成光杆司令。
群主的难处可以理解,社群不断扩大,因为知识背景、工作经验等差异很大,选择标准难以统一,大家里面发布的内容难免鱼目混杂、泥沙俱下,因此需要一定的限制,但这个限制把控不好就会引发大家的争议。换句话说,如何让大家踊跃输出内容但又保证内容质量,这个度很难把握。
建议有两点:一是坚守底线,明确什么不应该发,发了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二是群规制定与修改需要讨论投票,简单多数算通过。这样既可以活跃社群,又可以增强归属感,一举两得。
死法五:骚扰太多,太烦
大家格外烦的内容有两种:一种是硬广告。整治的办法是事先严格规定,事后坚决执行。另一种是过多的闲扯灌水。如果成员超过300人的群,一人说一句你就是海量的信息,不断闪烁的消息提示会打断大家的工作与休息,结果很有可能被屏蔽。因此要选择禁言时间。这其实也是社群管理问题,之所以要单独拿出来说,是因为管理只能解决不做什么的问题,难以解决让大家喜欢你的问题。
为什么大家觉得“烦”,究其原因是输出的信息太“硬”,如何让信息“软”下来呢?关键是提供有价值,大家喜欢的内容。这样大家就不仅不会烦,反而离不开了。
可以参考落地荟的经验。很多会员,包括一些行业大咖均会关注落地荟推送的内容。为什么?因为有价值。落地荟推送的文章均是专家原创,并且特别注重实操落地,可以帮助大家规避陷阱,少走弯路;落地荟举办的活动,大咖云集、精英汇聚,可以帮助大家升级认知、整合资源,获得跨越式发展。总之一句话,要让大家喜欢你的信息,你就要针对性定时定量提供有价值的内容。
死法六:线下活动太少,活力不足
社群线上活动少是不是会导致死亡呢?不一定,需要看社群的类型。对于哪些因同一兴趣、目的、特征等而组建的群来说,比如,摄影技术交流群、考研群、老乡群来说,线下活动的缺失对社群的活力构不成致命伤,甚至伤筋动骨也谈不上,而举办线下活动顶多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但对于那些追求变现成交率,强调资源整合抱团发展,特别热衷于快速裂变扩张,并且立足于某几个城市的社群来说,线下活动缺失,那就是癌症。原因很简单,线下活动频率不上来,社群活力不足,你的目的肯定难以完成。
线下活动如何办呢?是去戈壁漫步,还是去新马泰旅游,还是举办线下分享会、茶话会等等,办法很多,收到的效果也不一样。但是不管什么形式,什么场合,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培养大家的习惯,而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时间刻意锻炼。因此,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做固定的事情,在帮助你的社群品牌占领大家的心智方面,激活与维持社群活力,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没有之一。
如果你明白些问题的严重性,并针对性掌握正确的应对办法,那么无疑会大大提升社群的存活率与成功率。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aodian/28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