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1957年获得什么奖(杨振宁和李政道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57年,杨振宁获得诺奖,科学界都为袁世凯的孙媳鸣不平。
1957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因为发现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这是中国科学家第一次在国际上获得这样的荣誉,也是物理学界的一次重大突破。
然而,当时有人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而且,人数还不少。
那个被鸣不公平的人,是吴健雄,她是袁世凯的孙媳妇,也是世界顶尖的实验物理学家。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一、杨、李与吴的合作
杨振宁和李政道都是吴大猷的学生,都曾在西南联大就读。
他们在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相识,成为了好朋友和合作伙伴。两人在物理领域有着相同的兴趣和追求,共同探索了许多物理问题。
1951年,他们合作写了两篇论文《状态方程和相变的统计理论》,受到了爱因斯坦的赞赏。
1956年,他们又合作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理论,即弱相互作用可以区分左右手系,违反了物理学中一直认为普遍成立的宇称对称性原理。
这个理论,用通俗易懂的话来讲,就是镜子中的你和现实中不同。当然,实际比这要复杂的多。
这一理论震惊了整个物理学界,也引起了很多质疑和反对。其中就包括费曼、泡利等著名物理学家。
为了证实他们的理论,需要进行精密而困难的实验。
这时候,吴健雄出现了。
吴健雄是袁世凯的孙媳妇,她与袁世凯之孙袁家骝结婚后移居美国。
她是一位卓越的实验物理学家,在β衰变领域有着权威地位。她对杨、李的理论感兴趣,并主动表示要做实验验证。
二、吴健雄的成功
吴健雄为了做实验,克服了很多困难。
她选择了钴60作为实验材料,因为它可以发射出两个方向相反的γ射线,可以用来检测宇称不守恒的效应。
她设计了一个精密的装置,将钴60放在一个强磁场中,使其自旋方向与磁场一致。然后她用两个探测器分别测量上下两个方向的γ射线强度。
如果宇称守恒,那么上下两个方向的γ射线强度应该相等;如果宇称不守恒,那么上下两个方向的γ射线强度应该不同。
吴健雄经过了几个月的艰苦努力,终于在1956年12月27日得到了实验结果。
她发现上下两个方向的γ射线强度确实不同,而且差异很大,达到了10%左右。
这就证明了杨、李的理论是正确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确实不守恒。
这一发现震惊了全世界,也为物理学开辟了新的领域。
这个实验结果,引起了物理学界和公众的轰动,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物理学发现之一。
三、吴健雄的遗憾
杨振宁和李政道因为提出了宇称不守恒理论而获得了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然而,吴健雄却没有得到诺贝尔奖委员会的认可和提名,也没有被邀请参加颁奖。
这让很多人感到不公平和遗憾。
为什么吴健雄没有得到诺贝尔奖呢?这是一个物理学界和公众都感到困惑和不平的问题。
有些人认为,这是因为诺贝尔奖委员会对实验物理学家和女性物理学家的歧视和忽视。
有些人认为,这是因为杨、李没有在提名信中提及吴健雄的贡献,或者没有足够强调她的重要性。
也有些人认为,这是因为吴健雄的实验虽然精确而复杂,但并没有创造性或原创性,只是验证了杨、李的理论。
但无论如何,吴健雄没有获得诺贝尔奖,并不影响她在物理学界和历史上的地位和声誉。
她被誉为东方的居里夫人,其在学术上的成就在物理学界是公认的。她还获得了许多其他的荣誉和奖项,如美国国家科学奖章、沃尔夫物理学奖、美国物理学会会长等。
吴健雄虽然在美国生活了大半辈子,但她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她关心中国的科技发展和教育事业,多次回国访问和交流,支持和培养了很多中国的年轻物理学家。
她还捐赠了大量资金和设备给中国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她曾说:“我是卓越的世界公民,和一个永远的中国人,我做的科学是人类共同的,我接触的是全世界,可是我内心深处,是一个真正有本有份的中国人。”
结语:
吴健雄是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也是一位伟大的女性。
她在1957年帮助杨振宁和李政道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但她却没有得到这一奖项的分享。
对此,她并没有怨言,而是表示自己只是为了科学事业而做实验,不是为了获奖。
她还一直关心着中国的科技和教育事业,多次回国交流和捐赠,为中国培养了很多优秀的物理学家。
这是一位卓越的世界公民,也是一位永远的中国人。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aodian/264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