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立医院擅长什么(山东省立医院怎么样)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秦聪聪 通讯员 卢骁
与癌症的对抗,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面对恶性肿瘤给患者带来的生命威胁,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肿瘤放疗科副主任杨哲手中的“武器”是一束束“射线”。精准定位、精准计划、精准施照,他带领团队用这一束束带着医者的精诚与温暖的“射线”,将肿瘤消灭于无形,让肿瘤患者有机会重拾生存与生活的希望。
精益求精
将更精准的放疗用到临床
作为对抗恶性肿瘤的一大“利器”,放射治疗正向着精准放疗的方向发展。从大学学习到临床工作,杨哲经历并见证着它从最开始的二维照射,到如今的三维立体定向施照。
杨哲坦言,放射线可以杀伤癌细胞,但也可能损伤肿瘤周边的非癌变正常组织。面对肿瘤这个外形不规则、内部非均质的狡猾“敌人”,医生在治疗的同时还要保护周边的“群众”安全。传统二维放疗时代,相当部分患者因严重副作用,无法坚持到放疗结束。
2005年网,凭借着夯实的肿瘤学专业能力和精湛的放射医学技术,杨哲在省立医院率先开展了调强放疗技术(IMRT),使照射野的形状与肿瘤靶区的形状在三维的方向上高度吻合,并以非均匀剂量率对肿瘤区域进行照射,实现了更精准、副作用更小的“三维”照射。
2018年,杨哲又带领团队将体部立体定向消融放疗(SABR)应用到临床。这是目前针对体部肿瘤最先进的放疗技术,它利用加速器自带的锥体束CT监测肿瘤的位置,将高能射线从三维方向聚焦于肿瘤部位,使肿瘤组织受到高剂量雕刻般照射,而肿瘤周围组织最大程度得到保护,以临床疗效好而副反应网少著称。截至目前,省立医院已经完成百余例患者的SABR,多数患者肿瘤体积在放疗后1-2月内明显缩小。
要求精益求精的杨哲,从未想过止步于此。目前,他正在带领同事全力攻关生物信息指导下的肿瘤放疗新技术bigART,有望填补国内空白。
洞烛幽微
不放过肿瘤的蛛丝马迹
省立医院肿瘤放疗科位于中心院区南门东侧的一栋白色小楼上,这些年来,病区规模在扩大,病人数量在增加,而杨哲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始终如一。
曾有一名肺癌术后5年感觉胸痛的患者慕名而来,当地医院复查后没有发现异常,当作肋间神经炎处理,可对症治疗一段时间后,胸痛依然常伴左右。
拿到患者的病历资料,杨哲静下心来一一比对。终于在前后对比的胶片里,发现了异常——原病灶附近的胸壁有增厚。
虽然类似的转移不常见,但临床并不是不会发生。很快,穿刺结果证实了杨哲的推断——患者胸壁发生了肺癌转移。
杨哲深知,到科网室就诊的肿瘤患者,相当部分已经没有手术机会或不适合手术,他们在就医时,就已经是性命相托。面对这些处于生命边缘的患者,作为医生,必须以最快速度为其做出诊断。而那些黑白图像的后面,藏着纷繁复杂的疾病真相,只有从中找到那些并不显眼的蛛丝马迹,才能为临床治疗建立“航标”。
中秋节前的专家门诊,这名患者再次出现在杨哲面前。感谢当年的及时诊断、精细放疗,转移的肿瘤得到控制,让他已经安然生活了五年。
一双“慧眼”背后,有数不清的深夜伏案。如今,杨哲将放疗与新型的抗肿瘤手段相接合,比如放疗联合靶向治疗、放疗联合免疫治疗,以规范化、个性化的综合治疗,实现患者利益的最大化。
体察入心
是肿瘤医生亦是心理导师
人与肿瘤的博弈,漫长而艰辛。面对肿瘤的“从天而降”、面对生死的一线之间,作为一名专业的肿瘤医生,不仅擅长用自己的专业所长打开患者的“生门”,也会用耐心有爱的沟通,打开患者的“心门”。
一名ALK基因突变的肺癌患者在服用一段时间的靶向药物后,肿瘤有所缩小但不再缩小,患者想选择放疗以巩固疗效并预防可能出现的靶向药物耐药问题,但又特别担心放射性肺炎等副作用的发生。到底能不能做放疗?她带着疑问找到杨哲。
“很可能会出现放射性肺炎,但即便出现,我们也可以很好地处理。”综合分析后,杨哲的回答很直接。
老人先前的重重疑虑,在听到这句话后,变成了行动的干脆——那就做放疗!
杨哲说,当前治疗恶性肿瘤的诸多手段,几乎都会带来一定的不良反应,只不过因人而异、程度不同,这些问题既需要患者的理解,也需要医生丰富的临床经验。老人真的在放疗后出现了放射性肺炎,但经过一周的积极治疗,其症状明显减轻,肺炎得到了有效控制。
医生有温度,医学才温暖。信任的产生,并非偶然。杨哲专业的判断和真诚耐心的态度,让老人的心安定下来,以更积极的姿态去对抗恶性肿瘤。
类似的故事,不胜枚举。看到患者症状减轻或治愈时发自内心的笑容,杨哲总会被职业的幸福感笼罩。他从医的25年,于历史长河中或许只是一瞬星火,却为数不清的肿瘤患者引燃微光、照亮前路。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aodian/24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