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36条军规内容(创业36条军规读后感)
前言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今天为你解读的是《创业36条军规》。这本书很畅销,从出版至今已经加印了很多次,在网络平台上有超过两万条评论,是一部很受欢迎的作品。当然,一本书光是畅销并不能成为我们推荐它的理由,我为你解读这本书,还有两个原因。
首先是因为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连续创业者。他叫孙陶然,是拉卡拉集团的创始人和董事长,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实战型企业家。他一度把拉卡拉带到了第三方支付“老大哥”的地位,比微信、支付宝还早,虽然已经今非昔比,但无论是成功或衰落的经历,都不是一般的创业评论家可比,因为他有来自创业一线的实操感悟。
其次,这本书的内容品质值得推荐。作者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也就是后来的光华管理学院),善于概括、总结知识,所以这本书除了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作铺垫,还有完整的知识结构,从如何组建公司、如何管理团队,到如何形成商业模式、如何与资本打交道等等,一应俱全,被看作是有中国特色的“国民创业教程”。
但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怎么把握这本书的精华呢?孔子有这么一段故事:他的学生子贡问他,国家治理靠什么?孔子说有三点:足食,足兵,民信,也就是有足够的粮食,足够的军备,和人民的信任。子贡又问他,要是迫不得已去掉一项,该去掉哪一项呢?孔子回答:去兵。子贡又问,如果迫不得已再去掉一项,又该去掉哪一项呢?孔子回答:去食——因为“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说这个故事,不是要讨论国家治理的对策,而是表明在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对内容做排序和取舍,就像《创业36条军规》这本书,它谈的各种问题都很重要,也很精彩,但这里也必须做排序和取舍。接下来,我就提取其中三个关键词,来为你介绍这本书:
一是“赚钱”,也就是说创业和赚钱是什么关系,怎么以最快的速度赚钱。二是“战争”,也就是说创业和战争有什么相似之处,怎样赢得创业这场战争。三是“正道”,也就是说创业为什么必须走正道,怎样排除歪门邪道的干扰。最后,我们再沿着作者对创业的定义,来看看自己是否应该选择创业。
听完这本书,可能激发你创业的热情,也可能让你对创业敬而远之,但不管你是否打算创业,或正在创业过程中,正犹豫要不要放弃,当你听完这本“国民创业教程”的解读,会对创业有更准确的认识,或许可以帮你找到解决困难的思路,看清未来的选择。
第一部分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关键词:赚钱。我们都知道,很多人创业是奔着赚钱去的,而一个人创业成功后也会变得很有钱,那么创业和赚钱究竟是什么关系呢?这本书讲了两个非常重要的观点。
第一,赚钱是衡量公司价值的第一标准,也是创业能否持续的前提。
作者认为,企业的核心目标是满足用户需求,为用户创造价值,这就要看用户是否愿意为你的产品和服务买单,所以衡量公司好坏的第一标准是赚不赚钱。曾经有人问他,创业初期如何设定企业目标,如何制定战略,他的回答是,先想办法在自己的主营业务上赚到钱,再研究赚更多的钱。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真正的战略都是公司在市场上站稳脚跟,衣食无忧之后才开始规划的,凡是说在创业第一天就规划好了公司战略的,基本都是骗人。创业者要牢记,公司必须活着,而赚钱是活着的基础,先赚钱,才会有未来。
第二,找创业方向就是找商业模式,就是指如何赚钱。
创业必须有方向,方向就是商业模式,商业模式就是如何赚钱。它有三个问题:你卖什么,怎么收费,怎么卖?商业模式成不成立,要看能不能抓住用户需求,而用户需求和获得成本密切相关,创业者不但要提供好的产品和服务,还要让收费方式被用户接受,商业模式才算成立。
比如饮料公司的商业模式是通过卖饮料赚钱,快递公司的商业模式是通过送快递来赚钱,而现代经济中还出现了“A生产B消费,由C来埋单”的商业模式。作者认为,不管哪种商业模式,最重要的是验证,因为没有被验证的商业模式只是空想,被验证了才有价值。并且商业模式的验证必须是通用型的验证,也就是说它是可以复制的,否则也没有意义。
作者认为,商业模式是创业的核心,好的商业模式可以迅速发展,差的商业模式事倍功半,商业模式的好坏直接决定创业的成败。
以作者的经验来看,有两类商业模式风险很大。一类是综合性解决方案型商业模式,它的特点是业务需要多个前提条件,这类商业模式赚钱只是理论上有可能,但实践起来难度极大。作者说一项业务如果需要三个以上的条件为前提,基本上是不可行的,因为即便每个前提都能达到90%,三个前提达成的可能性就只有70%。还有一类风险很大的,就是超越逻辑的商业模式,因为逻辑是商业模式的基础,不合逻辑的模式成功是偶然的,失败是必然的。比如当年团购模式很火爆,很多公司拿出巨量补贴,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拉拢客户,但最后能活下来的屈指可数,大部分都像泡沫一样消失了。
反过来看,好的商业模式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简单,比如产品简单,针对用户的一个强需求将用户体验做到极致,还有业务前提简单,不需要太多的环节和步骤。二是重复消费,不需要巨额投入拓展市场,否则风险就会放大。三是多维增值,能吸引忠实用户,能从多方面开发用户价值,让用户消费不断延展。
其中最重要的是简单,绝大多数成功的商业模式都很简单,特别是对初创企业而言。第一是起点简单,就是为了解决用户的一个强需求;第二是解决方案简单,创业者能找到简单的方法解决用户痛点或难题;第三是业务简单,专注于某一点,不求全、不求大、不求规范,而是集中全部资源把核心的事情做到极致。比如百度的成功是因为搜索,新浪的成功是因为门户,携程的成功是因为卖机票,等等。
当然,这些概括都是理论上的、经验总结层面上的,而社会科学来自实践,市场又是不断变化的,因此任何商业模式没有验证之前,我们很难确定它是否可行。创业者要想以最快的速度赚钱,就要尽快验证自己的商业模式。
我们都听过这样的假设:中国有13亿人,每个人买一根雪糕就是13亿根,从每个人身上挣1块钱就是13亿。但问题是你如何让13亿中国人都消费一次呢?做平台的创业者喜欢说,如果大家都使用我们的平台,很快就会有几千万的用户。但问题是你如何让成千上万的人都用你的平台呢?
作者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先打样,再复制”。就是说在创业过程中,不管你对一个方案或产品如何有信心,都要先做试点,看能不能达成目标。如果能够达成,就总结规律,进行复制。如果不能达成目标,就要修改方案,重新再来。这是必要的步骤和方法,照这么做事半功倍,不这么做非常危险,用作者的话说,就像盲人骑瞎马,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另外作者提出,创业的方向很重要,如果可能,要选择最肥的市场,就是那些规模大、利润率高的市场。因为小池塘养不出大鱼,大市场意味着大的成长空间,在一个大市场占有10%的份额,比在一个小市场占有50%的份额有价值得多。所以要尽可能选择你可以选择的最肥的市场,选定后就“死磕”,这样才能尽快地赚到钱,有更大的生存和发展机会。
总之,创业的核心找商业模式,也就是你怎么赚钱:你卖什么,怎么收费,怎么卖。因为同样的产品和用户,可以设计出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的好坏直接决定企业生死,所以创业者要通过“先打样,再复制”的方式,尽快识别商业模式的好坏,并赚到能让企业存活的资金。这就是创业的基本逻辑和步骤。
第二部分
接下来看第二个关键词:战争。从这本书的标题有“军规”两个字来看,作者是把创业作为战争来对待的,那么创业跟战争有哪些相似之处呢?
作者认为,创业是创业者带领一群未知的人,去一个未知的地方,做一件未知的事,充满了不确定性。就像军事上有句话说,“枪声一响,预案作废”,再好的军事计划在战斗开始后都会面临调整,因为敌人不会按你的设想来做反应。这决定了创业之路想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开始容易过程很难,它是一场艰苦的持久战。
创业也是一场关系生死存亡的斗争。作者在书中引用一项统计说,美国新创公司存活10年的比例只有4%——第一年会有40%的企业破产,5年后有80%破产,活下来的20%在第二个5年又有80%破产;另外哈佛商学院有一项研究,企业家首次创业成功的比例是23%,已成功的企业家再次创业成功的比例略高,但也只有34%。可见创业是一件艰难的事,按书中话说,“创业比打工难十倍,创业的风险比打工大百倍”。
作者提醒我们,一旦选择创业,就进入了一场需要竭尽全力的战斗。公司里所有人都可以找上级说,“我尽力了,我请求支援,我放弃吧”,但只有创业者不能这么说,因为当创始人这么说的时候,就意味着“游戏结束了”。对创业者来说,企业里所有的事都是你的事,所有的压力都是你的压力,你必须最后自己作出决策,并承担全部后果。
总之,创业非常艰难,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创业,创业成功是小概率事件。那么创业者怎么赢得战争的胜利呢?
第一,要放下身段,死缠烂打。作者苦口婆心地告诉我们,所有成功都是死缠烂打得来的,创业者必须放下身段,把每个机会当作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去争取。其实人都喜欢有“面子”,但别人尊重你只可能是因为你的人品和成就,特别是有超凡的成就。而要获得超凡的成就,就必须放下身段,忍别人所不能忍,做别人所不愿做,这样才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这是创业者要有的心态。
第二,要用文化打造一支坚强的队伍。在战场上,打胜仗不是靠某个人而是靠一支队伍,并且只能是自己的队伍,没有人能靠雇佣军获得最终的胜利。创业也一样,要把性格各异的人整合成一支齐心协力、进退有据的队伍,必须有高度统一的信念才行。所以作者强调用文化带队伍,用共同的价值观、方法论和战术原则武装员工,把公司变成一支能征善战的部队,率领它冲锋陷阵,取得胜利。
第三,也是我想重点为你介绍的,作者认为,要集中兵力解决主要矛盾,通过“做减法”重点突破,才能提高创业的胜算。
道理很简单,做事有两种做法,一种是抓住一个点做到极致,“一根针,捅破天”;一种是针对一个面,“散弹打鸟”, 打到哪个算哪个。第一种做法将力量集中到一个点上,钻开一个洞,面自然就裂开了。而第二种做法,将力量分散到一个面上,往往只会留下一堆浅浅的弹痕,不会取得成果。
创业也一样,四处撒网不如突破重点,对创业公司而言,重要的不是制定高瞻远瞩、面面俱到的战略,而是找一个“突破点”,集中优势兵力突破它——这固然是为了打开局面,也是因为创业公司资源有限,只有集中兵力才有足够的力量达成目标。
因此创业企业要做到四个“最小”。第一是战略最小,就是集中力量突破一点。第二是目标最小,只设最低限度的指标,核心指标达成了,其他指标自然合格。第三是队伍最小,只用不得不用的人,迫使每个人都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第四是任务最小,只管不得不管的事,而要把主要精力放到业务上。
俗话说,“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创业者要时刻提醒自己做减法。打个比方,你在餐厅吃饭的时候,如果一次跟服务员交代两件事,基本上哪件事都做不成,而要是每次跟服务员提一个要求,等他解决了再提另一个要求,就可以达到目的。对很多人而言,不是不想同时做好几件事,但由于能力有限、资源有限、时间有限,实在是难以做到,所以要想成功必须做减法,做好关键的一件事就足够了。
其实几乎所有成功的企业,都上演了这样的三部曲:第一部,推出了一个好的产品或服务占领市场;第二部,借助资本的力量扩张;第三部,成为行业领军者,形成生态链,依靠综合竞争力参与竞争。它们都是由点到面、由面到体而成功的。
互联网时代的创业更是如此:抓住一个刚需,快速推出产品,边运营边完善,小步快跑,不断迭代。这是互联网创业的不二法门。如果还像从前,寄希望于花几年时间闭门造车,做出大而全的产品再推向市场,当你进入市场之时就是产品落伍之日,黄花菜都凉了。
总之一场战争的胜利,是打赢了关键战役,而不是打赢了很多次战役。一个人取得成功是因为把一件事做到了极致,而不是因为做了很多件事。作为创业公司,必须集中精力解决主要矛盾,通过“做减法”砍掉可有可无的项目,集中全部资源和力量满足用户的一个简单需求,并把它做到极致,这样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第三部分
再来看第三个关键词“正道”。前面说开公司必须赚钱,创业就像打仗,那么是不是为了赚钱,或者让公司赢得竞争,就可以不择手段呢?不是的,作者强调创业必须走正道。
他说:“如同做人恪守道德底线很重要一样,做企业也必须恪守道德底线。”他又说:“企业经营理念的不正必然会让企业的发展受到伤害,做企业的核心,还是要走正道。”甚至说:“36条创业军规归根结底就是一条:走正道。如果说成功有捷径的话,从长期来看,走正道是捷径,而且是唯一的捷径。”
所谓走正道,就是企业家必须恪守基本的道德底线和正义原则,比如餐饮行业,食品安全就是底线;金融行业,资金安全就是底线。那么企业为什么要走正道呢?作者认为,走正道是为了更好地生存发展,因为走歪门邪道总是要花很多精力,陷入很多是非,甚至有牢狱之灾。走正道虽然可能少挣眼前的钱,但是能保证你不犯错,虽然不能保证你一下子发财,但是可以躲过很多风险。
走正道的企业还会积累信誉,反过来增加公司的效益。比如你到证监会申请上市,信誉好的企业三个月就能批完,而其他企业的平均时间是7到9个月,这就是信誉积累的优势。包括好公司在市场上发行新股的时候,投资者愿意给高价,因为能获得市场的信任。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走正道的公司和创业者会得到切实的好处。
不过,“走正道”这个词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难就难在别人不走正道的时候,你怎么办?想走正道的人,怎么排除歪门邪道的影响?比如在市场竞争中,有些公司通过捕风捉影、造谣生事的方式,抹黑对方产品、诋毁对方形象,借机“碰瓷”炒作,遇见这种情况怎么办?作者提出,要冷静应对,守住阵脚,恪守“走正道”的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针对碰瓷者的攻击,在市场上采取行动,而不是打嘴仗。因为高下成败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只要你不参加口水仗对方声势很难起来。必须说的时候尽量少说,说自己想说的话,不要理睬对方,更不要和攻击者辩论。发表个声明表明态度就可以,说完就行了,把精力放到市场竞争上。
第二,说话的时候高举用户利益的大旗,以用户利益为重。这时候没人关心你是不是正面回应,对手的注意力都在抓你的话柄,所以只要占据道义的高点,重复正确的话就可以了。
第三,坚持桌面上出牌,越是情况危急,越要使用桌面上的招数,不要走旁门左道。能够化解邪派武功的,一定不是旁门左道的招数,坚持桌面上出牌,坚持道德底线,才能占据主动。总之不管别人怎么样,创业者一定要恪守正道,不要被别人带偏。
曾经有段时期,中国企业界一度流行实用主义和成王败寇的价值观,很多人认为强势就是真理,只要有资本支持,依靠不计成本的投入,误导消费者,就能提高市场占有率,甚至左右市场。但作者认为,问题就是问题,假的不会变成真的,投机取巧、歪门邪道的做法即便能风光一时,也绝不可能风光一世。从长期看,走正道的企业能够行稳致远,生生不息,而经营理念不正的企业,迟早会碰到灭顶之灾。
结语
说到这儿,关于这本书的解读就快结束了。最后,我带你沿着作者的思路,来看看创业到底是怎么回事,每个人应该根据什么来判断,自己该不该选择创业。
作者认为,有的人把创业说得很神圣很伟大,又有人把创业说得很艰苦很悲惨,其实都没必要,创业就是提供某种产品或服务,想办法把它卖出去,这样一种生活方式而已。
就像有人天生喜欢户外运动,喜欢一个人背着行囊跋山涉水,对他来说山珍海味都比不上在野地里宿营煮的一包方便面。有的人喜欢创业,他不满足于朝九晚五的生活,不满足于20岁就看到60岁的工作,他宁愿废寝忘食,也要选择充满不确定性的创业。有的人喜欢稳定,不愿担责任,宁愿工资低一点,也要责任小一些,压力小一点。这是大家喜好不同,选择不同,不管选择哪一种生活方式,日子都要过,事情都要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喜不喜欢的差别。
作者认为对大多数人而言,选个适合自己的职位打工是本分。打工又分为四种:第一种是公司有前途,个人没前途;第二种是公司没前途,个人也没前途;第三种是公司没前途,个人有前途;第四种是公司有前途,个人也有前途。如果你想过舒服的日子,最好不要创业,在第三种和第四种中选一家公司打工,就可以收入稳定,生活体面。
而创业和打工比,要难得多,累得多。打工只需要专才,而创业需要全才。打工是在公司的平台上做事,按部就班就可以了;而创业是在社会的底层行走,再苦再累也得忍着,再大的问题也得自己解决。因此,如果把创业当作“就业”的途径,实在是大错特错。但另一方面,创业是和平时期最绚丽的一种生活方式,创业一年,能体会到的辛酸苦辣、悲欢离合,相当于循规蹈矩的五年甚至十年!作者相信,人不能拉长生命的长度,但是可以拓展生命的深度和广度,而创业就是最佳的途径。
总之,我们不应该为了生存和赚钱而去创业,如果抱这个目的,绝大多数创业者都会陷入苦苦挣扎的境地,可能赚不到钱,甚至赔钱;另一方面,创业是个长期挣扎的过程,如果不是因为梦想,很难坚持下来,只有梦想,才应该是你创业的理由。这就是这本书给我们的忠告,虽然不一定对,但一定是作者的肺腑之言。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aodian/23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