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业难吗(为什么中国创业成功率低)
传统上,教育主要以知识传授和记忆理解为主。未来,基于知识记忆和简单理解的工作将被人工智能完全取代。因此,整个教育体系的目标必须全面调整,从知识的记忆转向能力的培养,更加注重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以及人机合作的能力。这迫切要求高等教育改革,呼唤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创业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更强调培育人的首创精神、创新意识、开拓进取的创业思维和强烈的成功意识。
创新创业素养是21世纪VUCA时代的大学生必备,它有别于工业化时代必备的职业素养——专业知识,职业能力,确定性思维,而是培养创新创业素养——跨学科知识,领导力,整合资源能力及不确定性思维(创业思维)。
“创业教育培养的是能胜任21世纪应对不确定性挑战的优秀人才。”
高校大学生、教师、甚至学校职能部门的领导对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区,他们误认为高校的创业教育是让大学生自主创业,而不是培养创新创业素质以应对不确定环境。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这样一个时代,投身创业的人越来越多,可创业的成功率却并未提高。
自主创业是一项高风险的经济活动,创业的高度不确定性、模糊性、创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在这样一个时代,投身创业的人越来越多,可创业的成功率却并未提高。
自主创业是一项高风险的经济活动,创业的高度不确定性、模糊性、创造性和资源有限性都不断对创业者提出高难度挑战。和资源有限性都不断对创业者提出高难度挑战。
大学开展创业教育的定位原本就不只是狭义创业的培训,也不仅仅锁定为学生在毕业后创建自己的公司。
因此,高校创业教育的价值体现不能仅用“创业成功率”来衡量,而是需要观测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或就业,乃至择业价值观、岗位创新创造能力、创新创造创业思维、家国情怀责任等多元角度来评价。
开展创业教育与实践,还将形成一种对传统僵化的应试教育模式的“倒逼”机制。
创业是容不得半点虚假、“纸上谈兵”的商业博弈活动,最能体现一个人面对现实问题的实践能力,“黑板上是没法创业的”。
面向商业实战、极具实操性的创业教育取向,必然与中国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相悖逆,必将有力地促进、催生全新的“以学生为本”的“实效性大学教育模式”。
创业教育能给到学生启发和激励并赋能、播种,认识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理解创业过程及创业要素,为自己的未来做好准备,从而获取未来的选择权。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n/63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