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拍痰的正确方法(给老人拍痰的正确方法)
拍背促排痰,家长直呼难掌握!医护人员想妙招,将随手可得的奶嘴变成“拍痰神器”,帮助家长们轻松摆脱拍背难的困扰。记者从武汉儿童医院呼吸内科了解到,这一妙招得到就诊患儿家长的广泛认可,大家纷纷为医护人员点赞,直呼这真是专业又贴心的好办法!李文清护士长将“奶嘴拍背法”推荐给广大家长朋友,希望更多家长能运用这个小妙招,解决拍背难题。
黄晶护士帮患儿拍背
婴儿拍痰的正确方法(给老人拍痰的正确方法)
4个月的小公主诺诺(化名)家住黄冈,因为是早产宝宝身体一直较弱,4个月体重都没超过10斤,还因重症肺炎在当地多次住院,这不还没消停一个月,再次高烧不退、重症肺炎,家人不放心带着孩子来到武汉儿童医院呼吸内科就诊。
经过呼吸内科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诺诺的病情得以控制,可在拍痰这件事情上却遇到了难题。据诺诺的爸爸李先生介绍,在当地就诊,医护人员反复叮嘱给孩子多拍背,可家长实际操作起来却困难重重。作为拍背主力军,妈妈因为每天频繁拍背,手臂、手腕疼的抬不起来,爸爸因为手大、力气大,不是把娃拍吐就是把娃拍的哇哇大哭。
经过仔细观察,医护人员发现爸爸拍背存在定位不准,拍背方法不正确等问题,为此武汉儿童医院呼吸内科党支部组织委员李文清护士长带领科内小护士成立“诺诺帮扶小分队”,通过随手可取的小物件,轻松解决诺诺一家人的拍背难题。
在“诺诺帮扶小分队”的帮助下,爸爸准备好废旧的奶瓶嘴,避开骨突出处、脊柱以及腰部以下,用食指和中指夹住奶嘴,手掌包裹住整个奶嘴头,利用手腕关节的力量,轻松自然的叩击孩子背部,发出”空、空“的声音。按照此标准,李先生变身拍背达人,每次拍背有节奏的发出“空、空”的声音,妈妈听声音“辨”轻重,在一旁监督爸爸。一连2天时间,爸爸每天给诺诺拍背2、3次,每次5-10分钟,医护人员检查发现诺诺的痰鸣音明显减轻了不少。李先生直对医护人员竖起大拇指,直呼这个办法真是太棒啦!
“给小宝宝拍痰是家长公认的难”据武汉儿童医院呼吸内科党支部组织委员李文清护士长介绍,咳嗽、有痰是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症状,在临床护理呼吸系统疾病患儿时,像诺诺一样存在“拍背难”的家庭不在少数,家长拍背普遍力不从心,一方面因为手掌过大,难以准确定位拍背位置;另外因为力度控制不到位,拍背轻了没有效果,拍重了又容易伤着孩子。
“想办法帮家长利用随手可取的物件轻松掌握拍背难题”呼吸内科党支部组织委员李文清介绍,为解决孩子拍背难,整个呼吸内科党支部发动护理人员行动起来,以解决护理问题和病人需求为导向,做工作中的有心人,充分发挥人文护理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作用,为家长正确掌握叩击拍背方法寻找解决办法。细心的专科护士黄晶偶然中发现,奶瓶和奶嘴几乎是每个婴幼儿的标配,而奶瓶上的硅胶奶嘴无论是大小还是软硬程度,正好适合给婴儿拍背。在一次一次叩击过程中,奶嘴能均匀受力于孩子背部,产生有效振幅,促进痰液排出;此外,拍背时发出的“空、空”声音大小正好可以作为拍背轻重的判断标准。
这一妙方一经想出,立即得到了全科人员的认可。在医护人员反复试验后,推广至全科室,家长们在护士的帮助下快速掌握了奶嘴拍背法,病区里时不时听到“空、空”的叩击声,孩子们也能更快、更好的恢复健康。
李文清护士长说,通过宣传报道,我们希望更多家长能掌握“奶嘴拍背法”这个小妙招,轻轻松松通过拍背解决拍痰难题。
呼吸科专家:拍背真的有助于排痰
“拍背促排痰是最有效也最安全的方法”武汉儿童医院呼吸内科陆小霞主任医师介绍,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咳嗽反射以及纤毛运动功能差,痰液排不出将会延长康复周期,这时就需要家长的帮助。家长在拍背的过程中,利用重力及震动,可以帮助粘附在气管壁上的痰液松脱,同时促进器官纤毛摆动,让痰液从小支气管中汇聚到大气管,更容易排出。
对于婴幼儿来说,有时他们不会把痰咳出来,会直接咽进肚子里,这时家长也不用过多担心,痰液可以经消化道通过大便排出,家长可以观察到期间大便中会带有大量粘稠物质。
陆小霞主任医师提醒,虽然奶嘴拍背法简单又好学,但是也有很多注意事项,建议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温馨提示,拍背选择餐前或餐后1-2小时进行,每日2-3次,每次10到15分钟,期间间隔2小时;避开骨凸处,在肺部区域移动性叩击;期间密切观察患儿面部情况,有口鼻分泌物时立即擦拭,有呼吸不畅时要留心窒息的风险。此外,在孩子生病期间,可以适量多饮水,降低痰液粘稠度,促进痰液更容易排出。
来源:武汉科技报
记者:肖凯
通讯员:张璟祎摄影张祖国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n/151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