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生活经验

这个红色大鸟,好吃吗?

10月底,小红又出现在武汉沉湖湿地。这已经是它5年来第4次出现在这里。

小红并不知道它自己的名字,这是武汉当地观鸟者和保护人士为它起的名字。它在一众本土鸟类中,显得格外特别。

小红是一只火烈鸟,是原本并不生活在我国野外的一种鸟类。它是从动物园跑丢的,还是迁徙过程中飞丢的?为何年年来到武汉?这些问题至今没有答案。

通过武汉当地动物保护人士观测,小红的稳定前来,几乎可以判定它将此地认定为了迁徙地,但有趣的是,和其他候鸟拖家带口移动不同,小红从来都是孑然一身,独来独往。

有网友表示:你老大不小了,对象对象找不到,每年瞎跑个啥?

小红与灰雁、豆雁和白琵鹭同飞 图/武汉市观鸟协会魏斌 摄

扑朔迷离的来时路

对于小红频繁到访武汉,武汉市观鸟协会名誉会长颜军对中国新闻周刊坦言,从最初观测到它在武汉出现,到今年再次出现,仍然无法推测其来源,甚至无法辨别其性别。

从视觉上看,小红和人们印象中的火烈鸟有些不同,红得好像没有那么通透。

颜军介绍称,火烈鸟并不是小红的学名,而是艺名。世界上现存的火烈鸟一共有6种,分别是智利红鹳、秘鲁红鹳、安第斯红鹳、美洲红鹳、大红鹳与小红鹳,而小红正是大红鹳。

这6种红鹳由于栖息地不同,颜色、体型均有差别。不同的红鹳呈现出“五光十色”的红,具体色号的差别或许需要美妆博主才能区分。

从产地来说,除大红鹳与小红鹳外,剩下所有红鹳均生活在美洲大陆,而大小红鹳则广泛分布在非洲、南欧、西亚以及中亚地区,但在我国并没有稳定分布。

由于没有稳定分布,我国的科研工作者对于大红鹳的迁徙路径也缺乏数据支撑,所以很难简单判定小红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颜军表示,自己和当地的科学工作者一度也认为小红或许是周边动物园的逃逸个体,但很快这个假设就被推翻了。

推翻逃逸假设的根据来自小红的腿部并没有圈养个体通常佩戴的“环志”。几乎所有正规动物园都会为园内的鸟类动物在脚腕部佩戴环志。环志如同身份证,每只个体是唯一的,环志佩戴并不会影响鸟类活动,但可以方便饲养员清晰辨认其个体,在后期的体检和研究中起到作用。

今年8月,土耳其志愿者为幼年火烈鸟佩戴环志 图/视觉中国

倘若小红腿上佩戴环志,那几乎可以断定其为逃逸个体。但小红的腿上并没有环志。

除了缺乏环志之外,小红迁徙的特征也让它与众多圈养候鸟不同,因为长期在人工环境下饲养的鸟类,栖息地和食物并不会因为温度季节而发生改变,即便是逃逸到野外环境,也不易出现迁徙行为。

此外,在颜军看来,小红生性敏感,即便是想要拍摄它,也很难接近,由此可以判断它对人类的行为十分警惕。

在多重因素判断下,颜军初步认为,小红更像是在迁徙过程中走失的“迷鸟”而非逃逸个体。

小红,你怎么不太红?

当小红再次出现在武汉的信息在互联网上引发讨论后,不少网友表示:小红看上去不太红,是不是褪色了?

事实上,起初科学家研究发现,火烈鸟身上的颜色来自食物中的类胡萝卜素类色素。类胡萝卜素是植物、真菌、细菌合成的1000多种有机色素的统称,能搞出很多色号,动物本身不能合成类胡萝卜素,但是能从食物中获得染色,龙虾的青色、三文鱼的红色以及火烈鸟的红色都是吃来的。

食物中的类胡萝卜素经过火烈鸟代谢,酶解成为其他色素最终反应在火烈鸟的羽毛和皮肤上,就构成了火烈鸟的不同色号。

浅摊上觅食的小红图/武汉市观鸟协会魏斌 摄

所以看上去以蓝绿藻为食的美洲红鹳就更红一些,而那些以浮游动物为食的红鹳看上去就没那么红,因为存在“二手商中间赚了差价”,吃到红鹳肚子里的颜色就打了折扣。

近年来随着科学研究深入,科学家又验证,让火烈鸟变红的原因或许不仅仅来自食物,它或许可以通过体内的生物化学反应,转化其他类胡萝卜素并进行酶解。

至于变红的作用就很单纯了,自然是为了成为所有同类中最靓的那个仔,为求偶提供价值。谁不想红呢?

火烈鸟也因为太过于想红,遭到过杀身之祸。在古罗马,火烈鸟曾是贵族饭桌上的高端货,现在当然是不能吃了。

别问了,肯定也不好吃。不可能比鸡肉好吃。

小红,你并不孤单

对于小红的迷路,有多年对黑颈鹤迁徙观测的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李雨航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根据个体不同,部分迁徙的鸟类会出现不同情况的“忠诚”行为。

有的认窝,就叫作“巢位忠诚”,有的认地点,就叫作“迁徙地忠诚”,部分鸟类还会认路径,就叫作“迁徙路径忠诚”,从小红的情况来看,更像是“迁徙地忠诚”,但并不清楚其最初是从何处起飞,又于何处迷路,最终“忠诚”在武汉的。

在李雨航看来,鸟类迁徙过程中,会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偏离航线、脱离队伍最终无法前往计划地点,疾风、暴雨,以及突变的天气、变化的食物都可能改变鸟类的路径,最终导致迷路。

通过5年4次只身前往武汉越冬的行为来看,小红至少是在这些年中都没有找到伴侣,如果这样的情况持续下去,它大概率会孤独终老,无法繁衍。

在李雨航看来,不同动物会将“生存”和“繁衍”划定为不同的层级,有的动物就是命都不要了也要生娃下崽,但有的动物自我评估后认为,自我生存要比繁衍后代的价值更大,就会选择孤独地活下去这条路。

中国新闻周刊了解到,从1997年至今,我国几乎所有省级行政区都有过红鹳的观测记录。除了武汉之外,江苏东台、山西运城、青海可鲁克湖都有反复出现,并观测到其种群数量增加。甚至在部分地区,红鹳已经成为“留鸟”(来了就不走了)。

今年4月,山西运城盐湖湿地出现火烈鸟 图/视觉中国

有科研工作者推测,尤其是我国西北部的红鹳个体,极有可能是从阿富汗或哈萨克斯坦中部繁殖群中分离出来进入我国的,小红没准也是从那拨里走丢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小红其实并不孤单,如果条件允许,努力找一找,或许还是可以脱单的。毕竟野生火烈鸟的寿命有30至50年,老单着可能也不是个事。

有趣的是,在美国、英国等动物园中,均出现过同性火烈鸟(两只皆为雄性)结为伴侣的情况,甚至还通过饲养员的帮助,把其他火烈鸟产下的蛋成功孵化,喜当爹。

从这个角度看,小红“脱单”的概率似乎又高了一些,一辈子怎么过不是过呢。

记者:胡克非

编辑:胡韵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ngyan/78936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