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深圳火炬传递现场,“0号火炬手”——乐聚人形机器人“夸父”手持重达1.6千克的火炬,以高度拟人化的奔跑姿态全程无人员陪跑,顺利完成传递任务,成为全场焦点。
今年以来,从央视春晚舞台到全国各类大型展会活动,具身智能的身影愈发频繁出现,与公众生活的距离正在不断地拉近。
▲今年以来,具身智能的身影愈发频繁出现,与公众生活的距离正在不断地拉近近年来,我国具身智能(含人形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尤其在运动控制、环境感知、智能交互三大核心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六维力矩传感器、无框力矩电机等关键核心零部件国产化进程加速,为国内具身智能企业的规模化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十五五”规划)明确提出,推动具身智能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意味着未来五年,我国具身智能产业将迎来加速发展与格局重塑的关键阶段。
青岛近年来在具身智能产业领域快速起势,重要优势之一源于其深厚的制造业积淀与对应用场景的持续探索。在产业链关键环节,青岛已汇聚一批特色鲜明的创新型企业:科捷智能将智能物流机器人领域的技术用于具身智能运动控制研发;康道医疗把康复机器人的研发经验转化为安全交互系统的技术参考;国华智能则在机器人核心“关节”——高性能、低成本谐波减速器领域实现技术突破。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同样显著:海尔牵头筹建山东省服务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通过合作、并购等方式构建家庭服务机器人产业生态;海信则牵头成立山东省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为产业技术协同搭建平台。
具身智能想要走下展台、实现真正的商业化落地,离不开技术革新和应用场景。青岛在发展具身智能产业上,选择了一条非常务实的路径,其核心是“以场景驱动创新,以应用定义产品”。青岛不仅拥有工业制造这一基础场景,更在海洋、医疗康养等细分领域具备场景资源,能够为具身智能提供多元化的“试炼场”。
以医疗康养领域为例,国内第一所以康复命名的本科高校——康复大学落户青岛,为产业发展赋予了技术与人才的双重保障。康复大学与海克斯康展开康复机器人研究合作,以及在灵巧手、外骨骼等领域进行产学研协同。此外,青岛还将鼓励智腾微电子强化力传感器和惯导传感器在康复机器人中的应用,推动盈可润行星减速机为康复机器人提供高精度、高负载能力的运动控制等。
青岛的产业布局视野远不止于具身智能。2024年12月,青岛明确围绕“10+1”创新型产业体系展开布局,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被置于优先发展的核心位置,加速布局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虚拟现实等产业方向。
在新型显示产业领域,青岛已构建起差异化竞争力:以青岛市新型显示产业园为核心载体,依托京东方这一龙头项目,青岛西海岸新区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该产业园已集聚海信视像、京东方、融合装备等规上企业近40家,累计获专利超5000件,拥有创新平台10余个;2024年,园区规上企业营收首次突破500亿元,成功获评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2025年初,总投资30亿元的超大尺寸面板后道(Open-Cell)项目正式签约落地,项目建成后将带动产业链产值超300亿元,对打通新型显示产业链上下游堵点具有关键作用。京东方青岛基地每年生产1.5亿片中小尺寸液晶显示模组——全球每新增10部手机,至少有1部的显示模组产自这里。
青岛在新型显示领域的崛起,正加速形成集研发、制造、应用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生态。依托龙头企业带动和技术溢出效应,园区持续吸引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推动材料、设备、工艺协同创新。随着柔性显示、MicroLED等前沿技术布局深化,产业附加值不断提升,区域竞争力显著增强。政策支持与创新机制双轮驱动,为集群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的深入推进,正为青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加速赋能,不仅深度契合“十五五”规划中“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发展方向,更为国家未来产业发展注入“青岛动能”。
记者:王振麟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ngyan/78886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