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记者李洁琼在金湾区南水镇中心往东,一大片摇曳于咸淡水交汇处的金滩柽柳,正悄然撬动一场跨境碳汇交易的创新实践。11月3日,全国首笔“中葡”碳汇交易在珠海金湾落地,标志着我国蓝碳经济实现关键突破。通过将本土生态资源与国际碳市场精准对接,金湾区探索出一条“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可量化路径。
跨境破壁
碳汇交易的“金湾样本”
在粤港澳大湾区碳汇研究合作平台签约仪式现场,随着电子屏幕上的交易数据跃动,全国首笔“中葡”碳汇交易正式达成。这笔看似普通的交易背后,蕴含着碳汇交易机制的创新突破。

全国首笔“中葡”碳汇上线。金湾融媒供图
“我们首次将本土金滩柽柳碳汇与经国际认证的葡语国家碳汇进行组合,形成了具有跨境流通价值的碳资产包。”珠海市金湾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陈远志表示,这种创新模式成功破解了碳汇资产的地域壁垒难题。
交易现场,澳门国际碳排放权交易所与珠海迈科酒店完成了首单交易。该笔碳汇将专项用于全运会低碳酒店项目,实现生态价值与赛事经济的深度融合。与此同时,粤港澳三地五家机构共同签署合作协议,构建起“研究—开发—交易—应用”全链条合作机制。
澳门国际碳排放权交易所市场总监王斐指出:“通过澳门平台,金湾蓝碳成功对接国际市场。我们共同构建了衔接内地要求、符合澳门特点、对标国际惯例的交易规则体系,这不仅丰富了澳门绿色金融产品谱系,更让‘金湾蓝碳’走向世界舞台。”
生态变现
从柽柳林到碳资产的“转化密码”
在南水镇中心往东,成片的金滩柽柳在咸涩海风中茁壮生长。这片看似寻常的生态景观,实则是隐藏着巨大生态价值的“绿色宝库”。
“目前我们管护的5万平方米金滩柽柳生态带,每年都能固定大量二氧化碳。”珠海联港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看着它们从幼苗长成林带,不仅改善了海岸生态环境,更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碳汇资产。”

粤港澳大湾区碳汇合作平台签约。金湾融媒供图
这种转化得益于金湾区在方法学上的创新突破。陈远志透露,通过制定专属的碳汇计量方法学,金湾区首次将金滩柽柳纳入碳汇计量体系,为生态资产定价提供了科学依据。“从生态修复到碳汇增值,再到市场交易,我们构建了完整的价值实现链条。”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交易严格遵循“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原则,依托省级蓝碳方法学体系及国家级监测网络,确保碳汇来源真实可信、减排量值精确可靠。这套完整的技术规范与国际碳市场要求全面接轨,为国内碳汇项目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提供了技术范本。
未来布局
蓝碳经济的多维拓展
首笔交易的落地只是起点。据透露,金湾区正谋划更广阔的蓝碳产业生态。接下来将依托区属国企成立跨境碳汇合作平台,创新碳汇开发与跨境交易机制,促进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

全国首笔“中葡”碳汇交易在珠海金湾落地。金湾融媒供图
“未来我们将拓展更多跨境交易场景,包括红树林、柽柳、生蚝等蓝碳物种在投资造林、土壤改良及司法等领域的应用。”陈远志表示,金湾区将联合相关部门在2025年底前完成全省首个蚝田碳汇核算方法学,并于2026年启动鸡啼门水域红树林碳汇项目。
从金滩柽柳到国际碳市场,金湾区的创新实践正在重新定义生态价值。在这片水清岸绿的土地上,一场以蓝碳为纽带的绿色变革正在深入演进,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共赢的新篇章持续书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ngyan/78699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