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生活经验

暴雨夜,大山深处一座小山村的自救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夏侯凤超 李梦瑶 石晟绮 亓玉飞 见习记者 冯子芯

通往莱芜宅科村的路被堵住了。7月23日上午10点半,救援车辆在朱家峪不远处的宅科村外层层会集,像一条长龙。

7月22日0时至5时,济南莱芜区遭遇强降雨天气过程。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让莱芜大山深处的一座小村庄宅科村,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

伴随着救援人员和车辆的陆续进村,一场村民之间自救与互救、携手与坚守的故事,悄悄展开了。

鞭炮声叫醒熟睡的人

“从小到大没见过这么大的雨。”提起22日凌晨的暴雨,村民曹海霞仍心有余悸,从夜里十一点开始下雨,到了凌晨两点,雨越下越大。“哪敢睡觉啊,一晚上外面都轰隆作响,如同大地在低吼。”

74 岁的王红梅也一夜未眠,她家就住在村东头,离河床比较近,家里就她和老伴儿。“不知道夜里几点了,就听见外面鞭炮响,紧接着不停有人招呼‘别睡了’。”

“当时已经断电了。”王红梅回忆,她打着手电筒摸黑走到门口,“想开门看看,刚拉开条缝,水‘呼’地就涌进来,没过腿肚子,凉森森的。”

最汹涌的洪峰在凌晨两点涌入了村庄,而就在前一刻,村里的自发救援队伍赶到了。

“多亏了这几声鞭炮呀!”曹海霞回忆,有的老人耳背,敲门怕是听不见,但鞭炮一响,全村人都起来了。

不知是谁在雨里喊了句 “往学校操场转移”,声音被雨声砸得断断续续。王红梅被老伴拽着,深一脚浅一脚地跟着人群走。她回忆,村里的干部和年轻后生都出来了,他们看见有人往高处走,就跑过去搀扶,随后又赶下来,去接应后出来的人群。浑浊的水里漂着柴禾、塑料桶,还有不知是谁家的鸡笼……

天亮了,村庄在浑浊洪水中醒来。曹海霞家门前,那辆熟悉的电动车已无踪影。她默默站立片刻,随即转身加入了清理道路的行列。

洪水带走了不少家当,可这一夜的互救,却护住了全村人的性命。王红梅望着远处,有人在晾着几床被水泡过的被褥,“人没事是万幸,东西……泡了就泡了”。

骑着摩托车来回运物资

宅科村离受灾核心区朱家峪不远。整个村如一条细长的带子,挂在山上,村前有一条河与村庄平行。而如今,经过这场暴雨,长条状的村庄像是一块被揉皱的布。村东头的河水退去后,向西而流,留下成堆的泥浆与散落的石块。

曹海霞和几位村民坐在村头聊天,她告诉记者,一批批救援车辆在暴雨当天就到了。“一开始,这条路被泥浆盖满了,人从里面走,能没过脚踝。好在挖掘机先上来了,从淤泥中先简易地清理出一条路。”

23日早,村西头也开始逐步恢复了。挖掘机从九点多便一直埋头于河道,在泥泞中奋力清理石块,然后再用挖出来的石块修路。这条路修好了,村民们出山就不发愁了。不一会儿,又来了十几位电力人员,他们沿村巡查,电线杆在浊水中沉默伫立。

一些住在村里高处的村民贡献出了自家尚未被泥浆冲坏的摩托车,在没有通讯信号的环境中,这成了来回传递信息、拉运救援物资、人员的重要交通工具。

“等一会儿再走!”有一辆摩托车正打算回东边,被半路叫了回去,原来是有个工具箱需要从村西边拿回村东边。“这样救援就可以再快一点儿。”一位车主说道。

停电下的一缕光

曹永生的永盛超市成了村里最热闹的地方。

永盛超市是曹永生和妻子燕冯琴的营生,超市不大却五脏俱全,馒头大饼、零食烟酒、五金工具、日用商品等应有尽有。从上一辈手里接过超市后,两口子已经营二十多年。村民们自然是超市的常客,赊个烟钱、买点儿零嘴也是常事。大雨也让超市损失了不少,最下层的货架上还沾着没清理完的水和泥。

断水断电之后,村民们的手机充电成了难题,曹永生和妻子两个人一合计,自己家有发电机,干脆拿出来,给乡亲们解决眼前最迫切的手机充电问题。

超市成了充电站,这个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村子。街头巷尾的村民们踏过还未清理完的淤泥,陆陆续续地聚集到了超市,嗡嗡的发电声音不绝于耳。

门口两个插排都插满了。眼看着来充电的人还有很多,充电口不够用,两口子便把超市里几个全新的插排都拆开了,摆在唯一一张收银桌上,供大家免费使用。

“都是乡亲,这算啥事?”谈起为何会想到给大家免费用电,曹永生摆摆手说道。

超市里人来人往,充电口供不应求,小小的超市成了村子里人气最足的地方。村民们互相都认识,有些着急清理家中淤泥,便直接把手机放到超市,等电充得差不多了再回来取。但更多的村民则是借着充电的机会透口气,试图在家长里短中,短暂地冲破这一层层淤泥。

淤泥中的坚守

这几天,超市里的馒头和大饼等食品成了紧俏品。断水断电后,有些没囤粮食的村民,吃饭成了难题。曹永生超市的馒头运输也遇到了问题——自家的馒头都是从泰安运来,路断了以后,运送车辆开不进来了。

村子都这样了,还能不能送馒头?村民们问曹永生。曹永生想,路断了,那就走着去拿。馒头厂将馒头送到离村子最近的地方,该地距离超市,步行还需半个多小时。就这样,曹永生来回一个多小时,把馒头带回了超市。

馒头如往常一样,依旧放在超市门口显眼的位置,也依旧五毛钱一个。

“无论啥情况,村里的超市和卫生室都不能关门。”就在曹永生忙着卖馒头的时候,老村医曹新元正在与女婿一起收拾村卫生室。曹新元一生行医,如今和大女儿共同经营着这家村卫生室。卫生室面积不大,却颇有历史,门框上还挂着上世纪颁发的“优秀甲级卫生室”的牌匾。

“水最高时已经没过小腿,所幸药架堆得高。”曹新元说,药品整体影响不大,但少量确实受到污染,“下一步肯定要处理掉了”。

暴雨来临时,卫生室内涌进了一层厚厚的淤泥。二女婿闻讯,连忙赶来帮忙。翁婿二人干活麻利,大部分淤泥已经被清理干净。“得抓紧清理出来,总有个头疼脑热的,村子里的卫生室得开着。”曹新元说。

卫生室的院子里,种着一棵葡萄树,大大小小透光的保护袋里,已经隐隐看到一串串葡萄。“再过一个月,葡萄就熟了。”曹新元说,“到时候你们再来,村子也好了,咱们一起尝尝葡萄!”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ngyan/76406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