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社会焦点

广东模特大赛后续:组委会解释 颁错证书?究竟藏着多少猫腻?

前阵子辽宁某选美大赛选出 “酱色儿方脸冠军”,还被全国网友调侃 “耶律方方血洗滤镜”,可没等笑声散去,广东人突然发现,大家同情的目光全聚焦到了自己身上 —— 自家门口的 “国际模特大赛中国总决赛”,竟选出一位被吐槽 “身材臃肿、满脸垮塌” 的中年大妈当冠军,反倒让一众身材高挑、仪态万千的佳丽成了背景板。这选美闹剧,真是一出比一出劲爆。

有人说广东人审美向来注重 “富态”,毕竟 “好吃的广东人,在审理上更偏爱丰腴”,可即便审美多元,模特大赛终究有行业基本标准。当这位 15 号冠军的照片传开,网友们忍不住质疑:这究竟是 “打破白瘦幼垄断的东方韵味”,还是对大众审美的公然挑衅?更讽刺的是,这场号称 “国际级” 的赛事,观众入场竟要花 1000 多块,而掏钱的观众,据说也和 “赞助” 脱不了干系。

随着争议发酵,有记者试图采访赛事组委会,负责人邓某、罗某纷纷 “不方便接受采访”,倒是工作人员一句 “拉了很多赞助”,道破了其中玄机。再深挖赛事信息,更让人咋舌:联合主办单位有四家公司,协办公司还有三家,所谓 “国际模特大赛中国总决赛”,既没有权威机构背书,又处处透着 “圈钱” 的痕迹,活脱脱一个 “拉赞助” 的野鸡比赛。

网友们忍不住猜测,谁会给这样的赛事砸钱?答案无非两种:要么台上选手是 “自己人”,要么赞助商 “亲自下场”。毕竟从结果来看,15 号选手比拼的哪里是脸蛋、身材这些 “软实力”,分明是钱包里的 “硬实力”。其他选美比赛要看颜值、看身材,这场比赛却只认钱 —— 难怪有人调侃,现在 “美” 字的写法都变了味,上半部分是 “美元” 的 “美”,下半部分是 “关系” 的 “关”。

更荒唐的是赛事里的 “评委”。收了钱就办事,哪怕顶着全国网友的质疑,也要把 “冠军” 头衔送到赞助商指定的人手里,倒比某些贪腐官员 “靠谱” 得多。窥一斑而知全豹,再看辽宁的 “方脸冠军”、西安选美里的 “小胖墩最佳身材”,这些饱受争议的结果背后,恐怕都藏着和广东这场赛事一样的 “利益密码”。

原本大家还调侃广东和辽宁该签 “互不嘲笑条约”,“你不笑我的方脸,我不笑你的老态”,可随着真相一点点浮出水面,没人再觉得好笑。选美比赛的核心是 “美”,美可以千姿百态,不必整齐划一,但绝不能没有真诚。选手可以挑战审美边界,可评委不能拿着 “多元” 当幌子,挑衅观众的眼睛。

就在舆论越演越烈时,组委会突然给出了 “最新解释”:15 号选手是 “太太组冠军”,只是因为 “颁错证书” 才引起误解。这个说法一出来,网友们满是质疑 —— 一场号称 “中国总决赛” 的国际赛事,会犯 “颁错证书” 这种低级错误?是真失误,还是想用一句轻飘飘的解释平息争议,掩盖背后的利益交易?

细想这场闹剧,最讽刺的地方在于,它把很多 “高大上” 事件的遮羞布撕得一干二净。那些带着 “国际”“中国” 头衔的活动,未必是正经赛事;那些看似公平的评选,可能早就被 “赞助” 和 “关系” 操控。就像这场模特大赛,不花钱跑关系,选手只能 “陪跑”;只要肯砸钱,冠军就能 “没跑”。

选美圈的乱象早该收手了。从辽宁到广东,从 “方脸冠军” 到 “颁错证书”,一次次消耗大众信任,一次次挑战行业底线。再这么瞎搞下去,下次观众扔上台的可能就不只是口水,还有实实在在的拖鞋。毕竟,大众或许能接受审美多元,但绝不能容忍用 “利益” 践踏 “美” 的本质,更不能容忍把观众当傻子糊弄。

说到底,选美比赛选的不仅是外在的美,更是对 “美” 的尊重与坚守。当 “美” 变成 “钱” 的奴隶,当 “比赛” 变成 “交易” 的幌子,这样的赛事,不如趁早停办。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aodian/79070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