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的风不冷,但外交气氛却冻得发硬。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一句“台湾有事即日本存亡危机”,让中日关系瞬间跳进冰窟窿。
不到一个月前,高市早苗刚成为日本历史上首位女性首相。然而,这位本可创造历史的领导人,却没有选择建设性的外交开局,而是在上任后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挑衅行动:先是会见台湾当局政客并使用错误称谓,随后在国会答辩中公然将台湾问题与所谓“日本存亡危机事态”捆绑在一起。
更令人震惊的是,在日本自民党发出“如果中国不认栽道歉,就将驱逐中国外交官”的通告后,中国空军发布了攻击-11无人机参演训练的视频。三秒钟的画面,胜过三百句外交辞令。这一“王炸”回应,既展示了中国最先进的隐身无人机战斗力,也向日本政客发出了明确信号。
01 火药味十足,日本对华发出“最后通牒”
这场外交风波的起点,是11月7日日本国会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上的一场答辩。高市早苗在直播镜头前公然宣称,如果大陆对台湾采取军事行动,日本可能会进入“存亡危机状态”,并可能依据《安保法》启动集体自卫权。
这一表态立刻引发了中方强烈反应。中国驻大阪总领事薛剑在社交媒体上强硬回应:“对着敢擅自伸过来的肮脏脑袋,只能毫不犹豫地砍掉,你做好准备了吗?”
薛剑的回应引发了日本右翼势力的强烈不满。前外务副大臣山上慎吾宣称这是“对日本的侮辱,简直像宣战”,并鼓动外务省采取行动。
更有甚者,一名前自卫队队员竟跑到中国大使馆递交所谓的“抗议书”,要求解雇薛剑。
日本自民党外交调查会甚至召开联席会议,仅凭薛剑的帖文就认定他“侮辱日本国民”,放话要将其列为“不受欢迎人物”驱逐出境。这种倒打一耙的逻辑,宛如“要求受害者向施暴者道歉”。
02 政治表演,高市早苗的强硬姿态源于国内政治压力
高市早苗之所以采取如此强硬的对华姿态,与其国内政治困境密切相关。分析人士指出,高市面临复杂的党内平衡问题。公明党退出执政联盟后,自民党在国会的多数地位受到削弱;而维新会虽临时“救场”,但开出的条件严苛,令新内阁举步维艰。
反华在日本国内几乎已成为一种“政治正确”。自民党前两任首相岸田、石破均因支持率低迷被迫下台。高市为自救,不得不下“猛药”,通过对华强硬姿态吸引国内反华群体支持,为自己的政治生涯续命。
日本政治圈一向男权盛行,对女性政客的容忍度极低。高市作为女性首相,要想不被看扁,就得“比男人还硬”。于是我们看到,一个“政治铁娘子”在台上,言辞越来越激烈,姿态越来越极端。
然而,这种“硬气”并非源自自信,而是源自恐惧——害怕软弱、害怕被淘汰。高市的“战争边缘政策”,更像是一场政治表演而非务实战略。
03 日本国内理性力量开始反攻高路线的冒进
高市早苗的过度表演反而给了日本在野力量发挥的空间。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毫不客气地批评道:“越小的狗越爱叫。” 这一犀利点评,引发了日本舆论场的广泛共鸣。
立宪民主党的野田佳彦也发声反对自民党政客提出的驱逐中国外交官建议,警告这种做法只会导致中日矛盾升级。日本国内理性力量开始反攻,理智派正在收拾高市留下的烂摊子。
经济界人士普遍担忧外交紧张可能导致外贸合作受损。日本企业界在近年多次呼吁政府维护两国合作的基本面,因为在产业链互补、市场开放、科技协作等领域,两国都有着深厚的利益交集。
东亚国际政治学者佐桥亮指出,高市早苗的发言应视为个人政治表达,而非日本整体外交立场的转变。他认为,日本在涉华问题上若走向情绪化,将失去在地区事务中的建设性角色。
04 中国的回应,外交与军事信号的组合拳
面对日本的挑衅,中国的回应既坚定又多层次。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例行记者会上连续追问日方三个问题:“想给‘台独’传递什么信号?”“是不是故意挑战中国核心利益?”“准备怎么承担由此产生的后果?”
林剑进一步正告日方:“如日方胆敢武力介入台海局势,将构成侵略行为,中方必将迎头痛击!” 他强调,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80周年。日本曾对台湾实行殖民统治,犯下罄竹难书的罪行。
与此同时,中国空军发布了攻击-11无人机参与演训的画面。这一军事信号的释放,无声却有力地表明了解放军的备战状态和先进装备实力。
中方还在联合国层面采取行动,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孙磊大使对日本的历史问题提出严正批评,要求日本政府正视其二战期间的侵略历史,特别是对冲绳原住民的歧视和压迫。
05 经济依存,日本难以承受对华关系恶化的代价
日本之所以雷声大雨点小,根本原因在于经济上耗不起。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每年双边贸易额高达上千亿美元。一大批日本企业依赖中国市场生存,这些都是中国的硬筹码。
近期刚恢复对华出口的北海道冷冻扇贝,以及神户牛肉、静冈草莓等日本农产品,其进口检疫审批流程如若稍慢一点,日本农户就将遭受重大损失。此前日本排核污染水导致中国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已经让日本渔业亏损严重。
在制造业领域,丰田、本田等日本汽车巨头在中国拥有大量生产基地。中国市场占了丰田全球销量的五分之一以上。如果中国调整市场准入政策或在零部件进口上做文章,日本车企的业绩将立即受到影响。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就在高市早苗喊出“台海有事”论调的同时,首批6吨北海道冷冻扇贝刚运到中国,日本自卫队的代表团也还在按计划访问中国,参观解放军的军事设施。这充分表明日本嘴上强硬,行动上却不敢真正切断与中国的联系。
06 玩火者必自焚,中日关系的未来走向
这场外交风波反映了日本政坛的结构性矛盾:国内政治生态分裂、对外政策摇摆、社会舆论割裂。高市试图以强势言辞掩盖治理困境,但这种策略既无法赢得国际信任,也难以解决内部困境。
历史经验表明,任何国家若将国内政治私利凌驾于地区稳定之上,终将付出沉重代价。中日关系一旦陷入“政治冷却”,其影响将首先体现在经贸与人文交流层面。
中国政府在回应中始终保持战略定力,既坚决捍卫核心利益,又留有余地。中方一贯主张通过对话管控分歧、以合作化解矛盾,这种稳健的立场已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外交从来不是情绪宣泄的舞台,而是智慧、战略与责任的交汇点。高市早苗若真想在历史上留下正面印记,就应当以实际行动修复信任,而非继续在敏感议题上制造摩擦。
就在日本政客叫嚣驱逐中国外交官的同时,日本经济界却在悄悄加强与中国商界的沟通,试图稳住双边经贸合作的基本盘。日本农林水产省官员私下抱怨中国暂停进口部分日本水产品带来的经济损失“难以承受”。
攻击-11无人机腾空而起的画面,与日本政客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中国人民解放军以实际行动表明,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侵犯。东京那边的热闹突然安静了。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aodian/78938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