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Optimus是人形机器人的压轴的产品。
特斯拉希望依靠垂直整合和真实世界AI经验,将Optimus打造为可复制、可扩展的AI劳动力平台,但这个推出的时间表往后推迟了。
大家本来预计特斯拉要在Q4推出Optimus3.0原型机(11月份左右),并且启动小批量的生产计划,但特斯拉Q3的业绩会中特斯拉又再次推迟Optimus3.0原型机的发布,预计明年Q1才能发布,而原定于2026年初的机器人量产规划也推迟到了2026年底,并在明年年底建造百万产量的Optimus生产线。

Optimus的研发路线和特斯拉的工程文化是有直接的关系的,人形机器人从登场到现在一直是快速试错,再推进制造。
◎V2目前来看是功能样机,验证运动控制和感知算法,但结构复杂、装配困难,无法实现批量生产。
◎V3则以可制造性为核心重新设计,提升结构模块化程度,并在执行机构与手部灵巧性上取得突破,使其能够完成更复杂的人机交互和物理任务。
马斯克现在的重心确实是在AI上,频繁参与Optimus的工程会议,推动研发与制造同步进行。这种“制造驱动设计”的思路让特斯拉能在机器人领域复制汽车生产体系。
最初的计划在2025年搭建年产百万台的产线,并在2026年底实现初步量产,现在在研发层面量产规划可能推迟了8个月。
对于特斯拉来说,人形机器人在美国尚无成熟供应链,通过电机、执行器、芯片和软件自研,建立完整的垂直整合生态,由于研发和后续的对接持续迭代,所以这个过程也会比较折腾。
最大的工程难点仍在手部系统。手部拥有超过20个自由度,需要兼顾力量、柔性与精度,其复杂度超过机器人其他部位总和,通过新型微驱动器和传感算法解决这一问题,为机器人的实际作业能力奠定基础。
Optimus的智能核心来源于特斯拉在自动驾驶中的“真实世界AI”体系。
不同于云端推理的大模型,特斯拉AI强调在本地完成感知、规划与决策。其模型经过数百万辆汽车的道路数据训练,如今被迁移至机器人,使其具备环境理解、自主移动和语音交互能力,Optimus已能在帕洛阿尔托总部自主行走并响应访客导航请求。
特斯拉还在尝试与马斯克旗下XAI的通用大模型形成互补。XAI专注语义推理与自然语言理解,而特斯拉AI负责物理交互与实时执行。未来两者结合,将使Optimus既具行动能力,又能理解复杂任务指令,形成“语义驱动的物理智能”体系。
在制造环节,特斯拉坚持“边生产、边优化”的策略,不冻结设计,而是在量产中持续迭代,快速循环机制虽然带来短期的不确定性,但能显著缩短技术验证周期,符合特斯拉一贯的工程节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aodian/78495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