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疆预告降价,已购买消费者退货维权”等话题引发大量关注,登上微博热搜榜单第一。
相关微博话题截图
具体来看,大疆本次从10月9日开始,持续到10月14日的降价幅度非常大,其中Pocket3标准版直降700元(3499→2799元),Action4最高降1129元,Mini4PRO降价1478元。8月刚发布的扫地机器人和7月上市的全景相机也在其中,部分机型降价时间距离首发不足三个月。
Pocket3价格大疆官网
对此,已经购买大疆部分产品的消费者反映强烈。多位消费者表示,购买前被店员告知“短期内不会降价”,结果不到10天就大跌价。
而也有多位消费者在社交平台发文称,打算退货或者申请退款;有消费者称,已经成功退货退款。
对此,大疆旗舰店客服则表示,店铺在售的OsmoAction系列、OsmoPocket系列可拆封激活试用,消费者可以体验各项功能。激活也支持退货,签收次日起的30天内,包装配件齐全,产品及包装无损坏,可申请退货。
此外,客服还称,店铺支持7天价保服务,自订单物流签收次日起7日内,如产品前端价格发生实际降价,可以申请平台退差价。不同产品可申请退货的条件则有所不同,无人机产品可30天内退货,电源产品可15天内退货,但退货需满足特定条件,包括塑封之外的包装保持完好、产品或配件没有损坏或明显划痕。
对于相关争议,10月10日,山姆向国内媒体回应称,自(大疆)促销活动开展后,山姆积极与品牌方沟通协商,迅速制定会员补偿方案,以确保会员权益得到充分保障。针对此次促销,在2025年10月2日-8日期间购买相关商品的会员可凭购买凭证,在10月31日前到线下门店享受特殊补贴服务。
大疆过往的价格体系始终保持着稳定,此次突然降价的举动,明显超出了市场预期。
这一决策的背后,实则是其在重重压力催生的“危机感”之下的战略选择:一方面,希望通过降价进一步打开市场空间,实现竞争突围;另一方面,也是向当前市场上的现有竞争对手,以及潜在的入局者,直观展现自身在战略布局与资源把控上的纵深能力。
从具体产品看,在本次降价之后,OsmoPocket3标准版直接从3499元跌至2799元,700元的降幅相当于打了八折;Action4运动相机最高降价1129元,部分配置价格近乎“腰斩”;Mini4PRO无人机更以1478元的降价幅度刷新纪录,成为本次降价潮中降幅最大的机型。
“宣发少、周期短、线下价保脱节”,是本次降价的三个核心争议点。
多位在9月底至10月初购机的用户在社交平台吐槽,自己下单前特意咨询店员“是否会降价”,得到的均是不会降价的肯定回复,结果不到10天就遭遇大幅调价,“感觉被当成了‘清库存的冤大头’”。
有用户晒出聊天记录显示,自己购买的Pocket3激活后仍成功申请退货退款;也有用户表示,有经销商以"已激活"为由拒绝退差,只能通过投诉维权。
黑猫平台相关投诉截图
事实上,大疆此次突然打破价格默契,与其一贯的品牌调性相当不同。
过去数年,大疆凭借技术垄断地位,在消费级无人机、手持影像设备市场保持着价格稳定的形象,即便有促销,降幅多在200-300元区间,且会在“618”“双11”等节点降价时也会进行预热,给老用户留出心理缓冲期。
同时,从新品节奏看,2025年7月,大疆推出全景相机Osmo360;8月,又跨界推出扫地机器人ROMO,试图拓展智能家居生态;10月临近双11,正是消费电子销售旺季,此时对Pocket3、Action4等老品大幅降价,可能是为后续的新品腾出市场空间。
这种“老品降价引流+新品卡位增量”的策略,在消费电子行业整体来看并不新鲜,但对大疆而言,这种策略却是首次大规模应用。
大疆敢此次冒受争议的风险降价,根源在于其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形势之中,在国际和国内,市场空间都在面临冲击,竞争已进入肉搏阶段。
大疆在北美的市场,正在面临巨大的挑战。
“大疆一直是一家有危机感的公司,”有行业人士对观察者网表示,“现在危机也确实正在到来。”
相关资料显示,美国市场一直是大疆业务重点布局的区域。
早在2016年,大疆在海外营收的40%就来自北美市场,而2017年的数据则显示,大疆海外收入占比达80%。2020年,据路透社统计,大疆在美国的市占率已经高达47%,占据第一位。
到2024年6月,《纽约时报》的数据显示,58%的美国无人机运营商使用大疆设备,远超第二名Skydio的12%;8月,《华尔街日报》的报道中称:大疆在美国商业、地方政府和业余爱好者的无人机市场约占70%至90%的份额。
而近期,大疆却在美国市场受到了制约。
此前,美国政府已多次试图阻止大疆无人机在美国销售。
而近期,在关税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下,就在2025年7月,大疆无人机在美国电商平台全面售罄,包括Mavic、Air和Mini等系列,主要电商渠道和零售商普遍出现缺货。而在售的无人机产品均来自第三方卖家,且库存数量有限或信息不明。
“不仅是在美国,在欧盟,在日本,对于(来自中国的)无人机的进口管理都在严格起来,这其实给大疆带来了巨大的危机感。”行业相关人士如是说道。
在国际压力加剧的同时,大疆的主要业务——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增速也开始放缓,市场正步入存量时代。
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消费级无人机市场规模突破500亿元,但增速从2020年的45%骤降至18%,降幅超六成。这意味着,行业已从增量扩张进入“存量竞争+场景裂变”的深水区。
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相关数据
由于空域限制等多种因素,目前消费级无人机用户红利见顶,换机周期拉长,新增用户主要依赖农业植保、影视航拍等创新场景,而消费级市场的“刚需”已基本饱和。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手持智能影像设备市场正处于高速增长期。
根据Frost&Sullivan报告,全球手持智能影像设备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164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36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CAGR)达14%;预计到2027年,该市场规模将突破592亿元,2023-2027年CAGR仍保持13%的高位。
从细分领域看,2027年全景相机市场规模预计达78.5亿元,运动相机市场规模达513.5亿元,两者合计占手持智能影像设备市场的90%以上;从区域看,北美仍是最大市场,但中国市场增速领先,预计2027年国内手持智能影像设备市场规模约230亿元,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区域之一。
而在国内的手持影像设备战场,大疆的市场份额也正在松动。
2024年全球智能影像设备市场份额显示,曾经的龙头GoPro市场份额从38.2%跌至30.1%,而中国品牌影石(Insta360)则从28.4%飙升至35.6%,首次超越GoPro成为全球第一。反观大疆,其相关市场份额从19.1%跌至13.2%。
在具体产品上,影石旗下的手机云台产品Insta360FlowPro在功能上与大疆旗下作为三轴机械增稳云台相机的Pocket3在功能、使用场景上存在相似之处。
Pocket3正常的标准价格是3499元,在本次降价之后仍有2799元,而Insta360FlowPro却仅需要899元。
影石相关产品影石官网
从企业实力看,影石虽与大疆仍有巨大的差距,但追赶速度已足够让大疆开始警惕。
2024年数据显示,影石营收达55.74亿元,净利润9.95亿元;大疆同期营收800亿元、净利润120亿元,分别是影石的14倍、12倍。
Valuates_Report的测算显示,到2030年,全球航拍无人机市场规模将达122亿美元,若影石能在该市场拿下5%-10%份额,相当于“再造一个影石”,这种以小博大的可能性,或许也正是大疆的焦虑所在。
目前,直指双方核心领域的竞争已经展开。
影石作为全球全景相机龙头,市占率超过80%,几乎垄断了该市场,而大疆则在2025年7月推出首款全景相机Osmo360,定价比影石同级别产品X5低800元,正式进军全景相机市场。
Osmo360产品图大疆官网
而影石也在今年8月直接推出全景无人机“影翎A1”,剑指大疆占据70%以上市场份额的消费级无人机核心腹地。这是影石首次跨界无人机,也是对大疆基本盘的直接挑战。
在影石之外,更具竞争力的企业也正在进入大疆的领域。
今年8月,OPPO正式宣布将入局手持智能影像设备市场,产品将对标GoPro、大疆等厂商的手持智能影像设备,预计将在2026年推出产品。同期有消息称,小米也已在内部立项“手持智能影像设备”。
手机厂商的入局,意味着大疆不仅要应对专业影像品牌的竞争,还要面对降维打击:手机厂商长期以来擅长通过“硬件低价+生态绑定”抢占用户,而这正是大疆当下试图转型的方向。
不过,在诸多厂商入局的当下,也可以认为大疆的降价是一种防御性策略。
综合来看,在赛道融合交叉创新的当下,不同出身的玩家都寻求把自己的核心能力复用到新的领域,刚刚提到的影石、OPPO、小米等厂商也是其中一部分。
这类厂商如果进入大疆所在的领域,同时在未来推出类似的产品,那么大疆的提前降价就可以使市场更饱和,在新对手进入时保持价格优势。
大疆长期被视作供应链管理领域的“标杆”,具备高效、稳定的供应链把控能力,同时依托其雄厚的资金与综合实力,就完全能够承受降价带来的短期成本压力,这是多数竞争对手难以具备的基础条件。
此次降价更凸显了大疆在市场布局与定价策略上的战略纵深,与尚未建立起如大疆般成熟的资源保障体系(包括供应链、资金、技术等)的其他厂家不同,大疆可根据市场动态灵活调整价格幅度。
最终,这种灵活定价能力体现出的是大疆在竞争策略上的一种可能性,也即通过“价格卡位”,尽可能拉高行业新进者的生存成本,打造一条动态的护城河,而跨界巨头的新品一出生就会面临大疆的“锚点价”压制。
此外,有许多观点认为:“大疆不是在打价格战,是在抢用户入口。”
从行业规律看,目前大疆的处境与当年的手机厂商极为相似:当单一硬件市场进入存量阶段,“价格战”往往是第一反应,但长期来看,“生态战”才是破局关键。
正如手机厂商从卖硬件转向卖服务+生态,大疆也在试图复制这一路径,但生态的前提是足够大的用户基数,而降价,或许也是大疆撬动用户基数的一支杠杆。
今年9月发布的OsmoNano(50克穿戴相机),就有一定的代表性,这一产品与Pocket、Action系列共用电池、磁吸配件和色彩体系,用户购买OsmoNano后,若想升级设备,大概率会选择同生态的大疆产品;而用户购买Pocket3后,也可能再购入Mic系列的麦克风、滤镜等配件,形成一站式消费。
OsmoNano产品图大疆官网
通过降价快速扩大大疆生态中的用户规模,才能为后续的生态建设打下基础,用短期主义的毛利损失换取长期主义的生态收益,这或许也是大疆此次降价的因素之一。
而这场始于降价的突围,最终的结局,或许要用数年后的格局来揭晓。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aodian/781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