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AI算力的“扛把子”,英伟达曾凭借CUDA生态和顶尖芯片性能,在中国市场占据半壁江山。从比特币挖矿潮的显卡“一卡难求”,到AI大爆发时代的H100、H200芯片垄断,这家美国科技巨头似乎从未遇到过真正的对手。然而,随着网信办对H20芯片安全问题的公开点名,以及“位置验证”“远程控制”等争议浮出水面,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好日子,可能真的要到头了。
AI产业刚刚爆发,英伟达H100芯片因性能强悍成为全球争抢的“香饽饽”。但美国一纸禁令,直接将其挡在中国市场门外。为了保住这块“肥肉”,英伟达火速推出H800、H20等“阉割版”芯片,试图通过降低算力规避管制。
可没想到,这些“特供版”芯片刚露面就被盯上,最终难逃“短命”命运。直到今年,美国因自身稀土供应链被卡脖子,特朗普突然松口——解禁H20芯片。正当英伟达以为能重返中国市场时,网信办的一则声明却给了它致命一击:H20芯片存在“严重安全问题”。
这一次,中国市场的态度异常坚决。要知道,英伟达在中国AI芯片市场的地位曾无人能及。无论是互联网巨头的大模型训练,还是自动驾驶、云计算等领域的算力支撑,几乎都离不开它的芯片。但现在,“安全”二字成了横亘在英伟达面前的最大鸿沟。
导火索源于今年5月美国抛出的《芯片安全法》。该法案要求在美企业出口的芯片必须加入“位置验证”和“远程控制”模块,而美国业内专家直言:“英伟达早就把这两项功能做得炉火纯青。”这意味着,如果英伟达想向中国出口芯片,只需“顺手”加上这些模块,就能完全满足美国政府的要求。可问题是,这些模块会不会成为“后门”?
面对中方的约谈,黄仁勋的回应轻描淡写:“不存在后门,不会被远程控制。”但这种“空口无凭”的解释,显然无法让中国市场信服。人民日报更是直接发文质问:“没有证据,怎么让我们相信你?” 要知道,信任的崩塌往往只在一瞬间。
此前特斯拉、苹果等外企为了进入中国市场,都乖乖建立了本地化数据服务器,严格遵守《数据安全法》《网络安全法》。而英伟达呢?有媒体爆料,H20芯片会默认将数据上传到新加坡服务器,且允许美国商务部随时调取。更可怕的是,不仅H20,连H100、H200等这些受管制的高端芯片都存在类似问题。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几年前某网约车平台的“光速赴美上市”事件。当时该平台为了满足美国证监会的要求,公开了大量本应保密的数据,最终付出了惨痛代价。如今,如果中国企业使用英伟达芯片,一旦数据通过“后门”流向美国,后果不堪设想。毕竟,AI时代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数据,数据安全就是国家安全。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英伟达陷入“安全门”时,特朗普又放出大招:对进口芯片加征100%关税,目标直指中国。要知道,全球最大的芯片产地一个是中国台湾,一个是中国大陆。这一政策不仅让英伟达的H20芯片成本飙升,更让中国企业坚定了“去美化”的决心。
更关键的是,国产AI芯片早已不是“吴下阿蒙”。无论是华为昇腾910B、寒武纪思元370,还是海光信息的深算三号,性能都已追上H20,部分指标甚至实现反超。更重要的是,国产大模型都已完成对国产芯片的适配。
以前企业选英伟达,可能是“没得选”;现在,国产芯片不仅能满足算力需求,还能保证数据安全,谁还愿意冒风险用“带后门”的外国芯片?
正是如此,一些外媒表示:中国正在关闭英伟达的大门。
究其根本,不是技术不行,而是触碰了“安全红线”。在数据成为核心战略资源的今天,任何企业都不能凌驾于国家法律之上。英伟达如果继续回避“后门”问题,拒绝提供实质性的安全承诺,等待它的很可能是“再见中国市场”的结局。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市场要“闭关锁国”。恰恰相反,我们欢迎真正尊重本地法规、重视数据安全的外企。但对于试图通过“技术霸权”控制他国算力、窃取数据的企业,中国绝不会妥协。毕竟,AI芯片的竞争,从来都不只是商业竞争,更是科技自主权的较量。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aodian/767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