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家长都在问我一个事儿 福耀科技大学那个校长亲笔签录取通知书的事。
说句心里话 我在教育界这么多年了 还真没见过这样的操作。
01
王树国校长拿着钢笔 一个字一个字给50个新生手写通知书。不盖章 也不用印刷体。
这事儿一出来 我朋友圈都炸锅了。
有家长私信我说:“张老师 这是不是作秀啊?”还有的说:“我们孩子要是也能收到这样的通知书该多好。”
其实啊 我特别理解大家现在的心情。
在这个什么都讲效率的年代 突然看到一个校长愿意花两天时间闭关写50份通知书 确实让人意外。我之前教过的那些孩子 收到录取通知书时 大多数都是千篇一律的印刷体加盖章 哪有什么温度可言。
可你们知道吗?
这件事背后藏着的教育理念 值得我们每个家长深思。
02
我记得有个学生小明 当年考上重点大学的时候 拿着通知书兴奋地跑来找我。结果翻来覆去看了半天 失望地说:“老师 这纸怎么这么冷冰冰的 感觉就像从流水线上下来的产品。”
那一刻我心里挺难受的。
教育什么时候变成了工业化生产?孩子们什么时候成了标准化的产品?
王树国校长的做法 不对 应该说是他传递的信号 让我想起了教育的本质。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 都应该被看见 被重视 被温柔以待。
你们想想 一个校长愿意为50个学生花费两天时间手写通知书 说明什么?
说明他把每个学生都当成了宝贝 而不是冷冰冰的数字。
03
但也有家长担心:“这不就是噱头吗?等以后学生多了 校长还会这样做吗?”
这个问题问得好。
我在想 福耀科大今年只招50个学生 全是硕士和博士 这本身就说明他们走的是精英化路线。小而精的办学模式 确实更容易做到个性化关怀。
可关键不在于规模大小 而在于教育理念。
我之前去过一些名校 校长办公室摆着各种奖牌证书 但很少能感受到对学生的那份真心。而王树国校长办公室里摆满通知书 旁边放着红墨水钢笔和老花镜的画面 透着一股子认真劲儿。
这让我想起了三十年前 那时候老师们真的会手写推荐信 会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写密密麻麻的批语。现在这些传统几乎都消失了 被效率和标准化取代了。
04
有位教育专家朋友跟我说:“张老师 你觉得这种做法能推广吗?”
我想了很久。
全国高校每年发几百万份通知书 校长确实不可能都手写。但问题的核心不在这里 而在于我们是否还记得教育需要温度。
不是每个校长都要手写通知书 但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有温度。
我见过太多孩子 因为一句温暖的话而改变人生轨迹 也见过太多孩子 因为冷漠的对待而失去学习的热情。
教育的尺子 不该只有分数一个刻度。
那50个收到手写通知书的孩子 他们感受到的不仅是被重视 更是一份责任和期待。这可能比任何说教都更有力量。
05
其实呢 作为家长 我们也可以从这件事里学到什么。
在孩子成长的路上 我们是否也能给予他们这样的温度和关注?
不一定要写什么通知书 但可以在孩子的作业本上写几句鼓励的话 可以在他们遇到困难时耐心倾听 可以在他们取得进步时真诚地表达骄傲。
我常跟家长们说 先处理心情 再处理事情 是亲子沟通的万能钥匙。
王树国校长用行动告诉我们 教育可以有温度 可以不那么冰冷。虽然我们做不到像他那样给每个孩子手写通知书 但我们可以在日常的教育中多一些用心 多一些真诚。
毕竟 每个孩子都值得被温柔以待。
这就是我想说的。不管这件事是不是会成为常态 至少它提醒了我们什么是真正的教育。让我们一起努力 给孩子们一个有温度的成长环境吧。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jiaodian/765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