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社会焦点

新加坡已经预测中美冲突:一旦爆发,美国称中国不能攻打美本土

全球地缘政治博弈进入高压阶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显示,全球贸易增长预期已下调0.7个百分点。

新加坡总理公开警告:中美冲突将危及全球小国生存。五角大楼、CSIS等权威机构联合评估:中美开战风险虽在上升,但本土直击概率极低。一个小国的预警,牵动超20亿人的命运。

巨头角力中的生存焦虑

6900亿美元——这是2025年中美双边贸易的最新官方数字。全球经济体系之复杂,任何一根纽带断裂,都可能造成连锁反应。新加坡贸易部把全年GDP增长预期从1%-3%下调至0%-2%。核心原因正是美国关税政策对全球产业链的传导效应。

新加坡总理黄循财在多次国际场合直言,中美经济纠纷已转化为全球性风险。美国和中国正在将更多国家拉入自己的经济阵营。

新加坡这样的贸易枢纽国家,难以在巨头夹击下独善其身。更为现实的是,华尔街巨头在中国市场利润高达全球三分之一,台积电的芯片断供足以让硅谷陷入瘫痪。

下半年,中美已在第三方地点商讨关税和技术标准。美国推迟部分拟议关税并未带来实质性安慰,贸易摩擦的阵痛正以供应链为传导路径影响每一个码头、厂房、家庭。

美军在台海附近实施“无人地狱”演习,区域紧张气氛升温。美国国防部、RAND、CSIS等智库共同分析,实际军事冲突若爆发,美中双方都面临难以承受的代价。

美军兵棋推演结果显示,南海或台海冲突下,美国可能损失两艘航母和数百架战机。英国军事分析机构估算,要封锁台湾海峡需150架轰炸机和2200枚导弹。中国最新的反舰弹道导弹能覆盖关岛,“福建舰”电磁弹射技术缩小了与美军的差距,珠海无人机在中东市场表现亮眼。

美国空军准将道格·威克特5月明确提出,如果台海有事,中国或许会针对美在太平洋的基地展开打击,但美国本土有足够的防御能力。

五角大楼在多次内部通报与公开会议中反复强调:中国缺乏常规手段打击美国本土的能力,真正威胁主要存在于网络空间。

美国2025年香格里拉对话期间,国防部长皮特·赫格塞思重申本土防御已巨资强化,美国不会轻易被攻破。美方多次对外强调,任何企图攻击美国本土的行动都可能引发核升级风险。这也是战略界对中美不会轻易开战的理性基础。

小国的战略智慧与全球的现实考量

新加坡的焦虑从未掩饰。1月,黄循财在达沃斯论坛警告,若中美对抗升级逼迫各国选边,全球或陷入新的世界大战。新加坡长期奉行平衡外交政策,既与美国保持安全合作,同时深度融入中国经济体系。7月,内政部长再次呼吁小国深化与中美欧三方关系,抵御外部冲击。

新加坡前外长杨荣文7月5日受访时分析,中国已为“潜在与美国的战争”做预案,虽非必然,但风险持续升高。

新加坡政府智囊团队警告,如果台湾或南海发生摩擦,全球供应链、金融市场、能源价格都将剧烈波动。4月16日,新加坡在拉贾拉特南讲座上提出,世界已进入“多极秩序下的不确定年代”,小国更需灵活应对。

新加坡对多边机制的呼吁持续升温。以东盟为平台,加强区域沟通、危机管控、信息共享,成为新加坡主推的现实选项。黄循财6月访问中国时,与中国总理会谈,强调维护多边主义和共同保障供应链安全。

核大国“开战”意味着什么?英国专家分析,若中美擦枪走火,伤亡总和将远超二战。公开数据,中国核弹头已超5000枚,两国核武器足以毁灭地球数次。

五角大楼推演台海冲突,最温和剧本也是美损两艘航母、数百架战机。美国精英阶层担忧战争溢出本土,主张以核威慑防止直接对抗。

经济互锁成为现实保险丝。中美贸易总额、金融互联、科技协作,任何一方“硬脱钩”,自身也将遭受重创。桥水基金创始人达里奥多次发文,强调关税与制裁是“伟大冲突”中的必要工具,但极力反对全方位对抗,主张通过原则再平衡缓和摩擦。

达里奥再度提醒,当前中美冲突主要集中在经济和技术领域,军事摩擦虽有上升,但核威慑和经济锁链足以压制全面热战的可能。

网络战、联盟与误判风险

美国与中国都在积极拉拢区域国家。美军高层在国会听证会上承认,中、俄、朝联盟加剧威胁,但中国不会主动攻击美本土。

中国在多次官方表态中强调不会轻易扩大战事,更多以威慑为主。2025年5月27日,美国防务分析显示,即便中国反制美干预台湾,打击美国本土从未在实际计划内。

网络空间成为新型主战场。RAND报告直指,中国在远程常规打击能力有限的情况下,网络攻击将是主要选项。美国智库CSIS最新分析,美军战略开始向本土防御倾斜,虽然影响远征作战能力,却能大幅提升本土安全。

全球供应链高度交错,任何区域冲突都将波及能源、粮食、物流,进而引发全球通胀与社会不稳。世界银行多国专家会议得出结论:一旦中美冲突爆发,没有赢家,军火商之外,全球老百姓都将遭殃。

现实警示:理性、沟通与多边防火墙

中美摩擦点不断,贸易战、科技战、军事演练轮番上演,但双方均对直接大规模战争持高度戒备。

美国仍坚信本土安全,中国把重心放在区域争端和经济发展。新加坡等第三方国家持续推动多边机制,强调沟通与理性,反对全面脱钩和极端对抗。

网络攻击、经济战、科技限制将成为今后主要对抗方式。多数权威分析都认同,全球治理应避免零和游戏和误判升级。

中国坚持国家利益、国内稳定,强调与各大国合作维护全球稳定。美国侧重盟友协作和本土防御,确保不被动摇大国地位。

东南亚小国的警告并非杞人忧天。7月,新加坡的预判被全球多家智库引用为地区风险温度计。桥水基金、CSIS、RAND等权威机构均已调整对亚太安全局势的风险评估。对全球市场、供应链和金融体系而言,任何区域危机都是全局风险。

参考资料:

中国网:2025-07-18 19:28:外交部:敦促美方有关人士客观、理性看待中国和中美关系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www.jinnalai.com/jiaodian/76363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