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汽车百科

小鹏科技日放大招!Robotaxi、人形机器人、飞行汽车 “A868”亮相

2025 年 11 月 5 日,以 “涌现” 为主题的 2025 小鹏科技日在广州小鹏科技园里开讲了。这次小鹏不再只聊汽车,而是直接抛出了 “物理 AI” 的大概念,还带来了第二代 VLA 大模型、Robotaxi、全新一代 IRON 人形机器人,以及能飞的汽车这四大硬核产品,甚至明确了量产时间表。更重要的是,小鹏官宣升级定位,要做 “物理 AI 世界的出行探索者,面向全球的具身智能公司”,简单说就是要让机器在现实世界里像人一样理解、行动,把科幻片里的场景搬进日常生活。

先搞明白啥是 “物理 AI”?何小鹏在现场举了个通俗的例子:过去 AI 更多在数字世界折腾,比如手机里的语音助手、推荐算法;而物理 AI 是让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融合,就像新能源取代石油改变汽车行业一样,未来机器能真真切切在现实里做事 —— 比如汽车自己开得更聪明,机器人能帮人干活,飞行汽车解决短途出行拥堵。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小鹏攒了近十年的技术家底,从芯片到操作系统再到智能硬件,全都是自己研发,就像盖房子先打牢地基,这些技术就是支撑物理 AI 落地的 “地基”。

这次最核心的技术突破,当属第二代 VLA 大模型。咱们不用纠结 “VLA” 这三个字母啥意思,只需要知道它是物理 AI 的 “大脑”—— 过去行业里的类似模型,得先把视觉信号(比如摄像头看到的路况)转成文字描述,再根据文字生成动作指令,就像人先 “看懂” 再 “思考” 最后 “动手”,中间绕了个弯。而小鹏的第二代 VLA 直接跳过了 “语言转译” 这一步,视觉信号进来,直接输出动作指令,反应速度快了不少,还成了行业里首个能量产的物理世界大模型。

这个 “大脑” 有多厉害?背后靠的是硬实力撑着。小鹏用了阿里云 3 万卡的云端算力集群,运行效率常年保持在 90% 以上,还部署了 720 亿参数的基座模型,每五天就能完成一次全链路迭代 —— 简单理解就是,这个模型能每天 “学习” 进步,而且速度比行业平均水平快得多。训练数据更是夸张,用了近 1 亿段真实驾驶视频,不用人工标注,这些数据相当于人类司机开 6.5 万年才能遇到的极限场景总和。就像人见多识广才会更灵活,模型 “看” 了这么多场景,遇到突发情况也能应对。

更牛的是,这个 “大脑” 能装在车身上。一般车企车端模型的参数也就千万级,而小鹏通过 “芯片 - 算子 - 模型” 全链路优化,在搭载图灵 AI 芯片、算力 2250TOPS 的 Ultra 版车型上,装下了数十亿级参数的第二代 VLA。带来的实际效果很明显:马上要推出的 “小路 NGP” 功能,能让车在复杂小路和人车混行的地方开得更稳,平均接管里程(就是人不用动手干预的距离)提升了 13 倍;测试时还意外发现,模型自己 “学会” 了识别交警手势、提前应对红绿灯,这些都是没专门训练过的能力。另外,小鹏还首发了 “无导航自动辅助驾驶”,不用连导航,在全球任何地方都能开,想变道轻轻转下方向盘,车就会配合完成,特别方便。

而且这个 “大脑” 不只是给自家车用,小鹏还宣布要向全球商业伙伴开源,大众已经抢先一步,成了第二代 VLA 的首发客户,连小鹏的图灵 AI 芯片也拿到了大众的订单,以后咱们可能会在大众车上看到小鹏的技术。

有了 “大脑”,就得有能落地的 “身体”—— 这次小鹏一口气拿出了三个具身智能产品,每一个都让人眼前一亮。

第一个是 Robotaxi,也就是无人驾驶出租车。现在行业里的 Robotaxi 要么改装成本高,要么只能在小范围运营,打车还受限制。小鹏直接放话,2026 年要推出三款量产 Robotaxi,还会启动试运营。这款车的硬件配置拉满:装了 4 颗图灵 AI 芯片,车端算力达到 3000TOPS,是目前全球量产车的最高水准,其中 2250TOPS 用来运算,750TOPS 做备用,安全性拉满。而且它不用激光雷达和高精地图,靠纯视觉就能应对全球不同的道路和交通环境,不管是中国的胡同还是国外的高速,都能适应。

设计上也全是细节:为了确保安全,用了双冗余硬件架构,两套硬件互为备份,就算一套坏了,另一套能立刻顶上;还首发了遮阳板车外显示功能,低速行驶或停车时,能给行人发提示,比如 “请先过”,以后人车交互会更放心,后续还会加上车外语音,视觉听觉一起发力。更贴心的是,小鹏还想了两种使用场景:一种是全共享的 Robotaxi,随叫随到;另一种是私享模式,普通人买了车,也能拥有 L4 级无人驾驶体验。2026 年还会推出全新智驾版本 “Robo”,和 Robotaxi 用一样的硬件和智驾能力,有两种智驾模式,想追求效率或者极致安全都能选。

为了让更多人用上,小鹏还和高德合作了 —— 高德成了 Robotaxi 的首个全球生态合作伙伴,以后打开高德 APP,可能就能叫到小鹏的无人驾驶出租车,特别方便。

第二个是全新一代 IRON 人形机器人,这次直接把 “拟人” 做到了极致。过去大家纠结机器人要不要像人,小鹏的答案是 “必须极致拟人”—— 因为只有长得像、动得像人,才能更好地适应人类的生活场景,比如用人类的家具、走人类的楼梯,还能更容易获取训练数据。

这款机器人全身有 82 个自由度,简单说就是关节能灵活转动,能走出 “猫步” 这种高难度动作;有仿人的脊椎、仿生肌肉,还裹了全包覆柔性皮肤,摸起来不生硬,甚至能根据不同人的身材定制外形。最厉害的是它的手,用了行业最小的 “谐波关节”,尺寸和人手 1:1,还有 22 个自由度,能轻松拿起杯子、拧开瓶盖,比很多同类机器人的手都灵活。

“大脑” 也没落下:装了 3 颗图灵 AI 芯片,算力 2250TOPS,还首发了小鹏第一代物理世界大模型,靠 “VLT+VLA+VLM” 的组合实现 “对话、行走、交互” 三大能力。其中 VLT 大模型是专门为机器人研发的,相当于它的 “思考中枢”,能让机器人自主决策,比如看到地上有垃圾,会自己判断 “需要捡起来扔进垃圾桶”。

安全性上也很用心,在 “机器人三大法则” 的基础上,还加了第四大法则,最大程度保护人类安全。量产方面,小鹏在广州建了首个具身智能数据工厂,解决训练数据少的问题;还依托自己的物理 AI 全栈自研体系,和汽车技术共享供应链,2026 年底目标实现规模量产。

商业化也有明确规划:先进入商业场景,比如商场导览、超市导购、工厂巡检。宝钢已经成了生态合作伙伴,以后小鹏 IRON 会入驻宝钢,在复杂的工业场景里做巡检,帮宝钢实现智慧制造。后续还会开放 SDK,全球开发者都能参与,以后可能会有更多有趣的功能,比如让机器人帮忙照顾老人、辅导孩子学习。

第三个是飞行汽车,小鹏汇天这次带来了两套飞行体系,直接把出行从地面拉到了空中。

一套是全倾转混电飞行汽车 “A868”,专门解决多人长途低空出行需求。它用了全倾转构型,能像直升机一样垂直起降,也能像固定翼飞机一样高速飞行;在小鹏鲲鹏超级增程架构的基础上,加了自研航空级混电内核,能源供给很稳定,预计能飞 500 公里,最高速度 360 公里 / 小时,比很多家用车还快,6 人座舱设计,特别适合商务出行,现在已经进入飞行验证的关键阶段,离落地不远了。

另一套是 “陆地航母”,主打个人低空飞行体验,现在已经到了量产前夜,全球订单突破 7000 台,创了行业纪录。它最贴心的是操作简单,颠覆了传统飞行器的操作逻辑,首发了智能飞行座舱,还搞了全球首创的 “四轴合一” 单杆操纵,新手经过简单培训就能上手,不用像开飞机那样考复杂的执照。

安全方面也不含糊:动力推进、飞控导航等关键系统都用了全域安全冗余设计,就算一个系统出问题,其他系统能补位;还采用六轴六桨双涵道构型,就算有一对桨失效,也能安全着陆。更让人期待的是,小鹏汇天的飞行汽车量产工厂已经在 11 月 3 日试产,首台 “陆地航母” 已经下线。这座工厂是全球首个用现代化流水线生产飞行汽车的,能兼顾航空级的质量和汽车级的效率,规划年产能 1 万台,初期 5000 台,满产后每 30 分钟就能造好一台,2026 年就能大规模量产。

以后想体验飞行汽车也有机会,小鹏要和敦煌市政府合作,2026 年推出西北首条低空自驾旅游线路,到时候开着飞行汽车逛敦煌,想想都觉得酷。

从汽车到 Robotaxi,从机器人到飞行汽车,小鹏这次科技日把物理 AI 的蓝图画得明明白白,而且每一项都有明确的量产时间和落地计划,不是只画饼。11 月 6 日,小鹏还要开 X9 鲲鹏超级增程技术发布会,12 月全新总部和智能制造工厂也会开放。看得出来,小鹏想做的不只是车企,而是要通过物理 AI,重新定义未来出行 —— 或许用不了多久,我们出门能叫到无人驾驶出租车,家里有机器人帮忙干活,周末开着飞行汽车去旅游,这些曾经的科幻场景,真的会变成日常。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car/78743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