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汽车百科

网约车司机,困在“一口价”里

司机苦“一口价”久矣

“抱歉啊,忘了关‘一口价’的接单功能了。麻烦您能不能取消?”网约车司机从后视镜看了看坐在后排的乘客周辉,略带歉意地说道。

两个月前的北京国贸,晚上8点,位于CBD中心的写字楼依旧灯火通明。周辉打开高德地图,叫了一辆“一口价”的网约车下班回家。

上车后,车已经开出了两公里,司机的手机后台突然响起接单提示音。周辉还没来得及反应,司机已经在路边停下了,用十分诚恳的语气要求周辉取消订单,因为他刚刚接到了一个更“肥”的专车单。“要不是太久没单,您这个‘一口价’我是不愿意接的,价格太低了,根本就不赚钱,相当于白跑。您能不能从手机上把这单取消了,我要是取消,会被处罚的。唉,现在这活太难干了,去掉油钱、饭钱,没啥利润了……”

周辉告诉「市界」,工作了一天,下班那一刻疲惫感达到了峰值,面对司机近乎无理的要求,他也懒得与其理论,便取消订单下了车。

网约车司机对周辉的态度还算好的。大厂青年张强有一次叫了一辆“一口价”的车,但司机疏忽,没意识到这是一口价订单,等乘客上车后他才反应过来,在随后的20分钟车程里,司机骂骂咧咧了一路,他也只能忍着听。

所谓“一口价”,在不同平台、地区也叫“平价车”“特惠快车”,但计价逻辑一致,都是固定价格,也就是服务商根据起终点信息,预估里程、时长、实时路况,综合报出价格,与乘客最终的付款金额一致。

在各种网约车平台里,能比它更低的,也只有拼车了。面对“一口价”订单,几乎所有网约车司机都抱有一种抵触情绪。

8月初,袁康要到广东出差,便叫滴滴出行的“特惠车”开到北京首都机场。他一上车,司机师傅就对其大倒苦水:“您这一单,我根本就没法挣钱,不亏都不错了。要不是我家住机场附近,顺路回家吃午饭,我都不会接。”

这位司机称,最近滴滴出行正在大力推“特惠快车”订单,给乘客发放大量优惠券,平台上“特惠车”订单越来越多,只要司机在后台没有关闭“特惠车”,系统就会一单接一单地给他派这不挣钱的活儿。

现在提起“一口价”,网约车司机李长蕙还心有余悸。因为忘记关闭后台选项,她有一天接了几十单的“一口价”。“我在二环路绕了一天,都是十几块的小单。跑得我都想发火了!这种单子根本就不赚钱。”

▲(图源/小红书)

当然,司机有拒绝接单的权利,但具体次数要看不同网约车平台的规定,有的可以无责取消,有的不可以。

“超出无责取消次数的,每一单取消都会走平台判责,看是司机、乘客、还是平台的责任。如果是司机责任,平台会根据其造成的不同后果,进行不同程度的处理。如果非司机责任,则不会有任何处罚。”一位网约车平台相关人士告诉「市界」,处理方式可能是罚钱,也可能是扣其信用分。

为了弥补“一口价”订单的利润,有些城市的网约车司机更为极端,在车内贴出提示,不给这类低价订单的乘客提供空调服务,如乘客要求开空调,需要单加钱。

“一口价”该不该取消?

面对网约车司机的吐槽,近期上海、武汉、合肥等多个城市对“一口价”模式提出新要求,前几日,市场又传来“杭州将责令网约车公司(平台)下线‘一口价’‘优惠价’等产品”的消息。

看着监管力度的变化,网友们关于“一口价,到底该不该取消?”的讨论甚嚣尘上。

支持取消的一方,以司机为代表,他们给出的理由是“一口价”订单的安全隐患太严重。

“开一个小时是这个钱,开半小时也是这个钱,这会导致司机想方设法尽快到达目的地、结束订单,会导致超速超车、抢黄灯等各种行为,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大大提升,这也是我自己亲身体验过的。”一位杭州司机表示。

但作为网约车市场另一群参与主体——乘客,与司机的悲喜并不相通。

有乘客表示,打“一口价”不只是因为价格低,而是因为这样可以避免司机绕路和随意加价;还有乘客对司机开车快不以为意,反倒觉得不用担心对方故意磨蹭,赚时长费。

8月初,玲珑在深圳打车,“一口价”订单刚发出,突然天降大雨。她等了5分钟仍没有司机接单,高德地图页面跳出弹窗,称附近2公里内有出租车司机可以调度,打表价格约为43元。

她想都没想就选择了拒绝,“‘一口价’只要二十几元,反正我也不赶时间,宁愿多等一会儿也不想多花20元。”

几分钟后,还是没有司机接单,平台再次跳出附近有出租车司机可调度的弹窗,价格还是四十多元,玲珑又一次拒绝了。又等了5分钟,玲珑终于等到了“一口价”司机,花了不到30元打车费顺利到达目的地。

抱着这种心态的乘客大有人在,虽然平台还提供了经济型、出租车、优享型等多个选项,但便宜的“一口价”才是不少乘客认可的王道。一位深圳的滴滴司机感叹:“很多乘客宁愿多等10分钟,也不愿多花打车钱。”

随着“一口价”该不该取消的讨论声增多,网约车平台压力也大。为减少舆论影响,「市界」注意到,高德地图已将原来“一口价”的位置改成了“平价车”,并在下方用“惠民用车,固定价格”加以说明。

▲(左:8月3日,右:8月18日,不同时段,高德地图打车页面截图)

8月上旬,滴滴打车也在特惠快车一栏里,取消了“一口价”的字样,改成了“预估价”。但计价规则显示,特惠快车的行程,仍采用固定价格的计价方式。

▲(左:8月3日,右:8月18日,不同时段滴滴打车页面截图)

其实,对于该不该取消“一口价”订单,网约车司机心里也很矛盾。

平台对司机是否接“一口价”订单没有强制要求,接与不接的选择权在司机手里,只要关闭后台功能就行了。但不同城市的多位网约车司机对「市界」反映,现在不接“一口价”的单,他们也几乎接不到别的生意。

因此看似司机有拒绝的权利,但现实逼着其不得不接受“苍蝇再小也是肉”的事实。这背后与网约车司机规模日趋饱和,乘客规模缩水,造成僧多粥少的局面不无关系。

“很多以前的白领、小老板、大学生,现在都开网约车了。”一位深圳滴滴的老司机无奈地说,网约车司机行业就业门槛较低,很多灵活就业人员都把其视为应急或者过渡的职业。

有数据统计,2023年4月,全国网约车司机数量达到了540.6万人,车辆数量达到了230万辆,分别比两年半前增长了一倍多。随着各个网约车平台司机数量增加,多地已经暂停办理网约车车辆运输证。

5月4日,三亚市交通运输局发布通告表示,三亚市网约车运力已趋于饱和,决定暂停受理网约车经营许可及运输证核发业务。7月21日,上海市道路运输管理局宣布,决定暂停受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相关业务。

此外,今年以来,珠海、济南、遂宁等城市也发布了网约车行业风险预警,提醒当地网约车数量已经饱和,行业景气情况逼近警戒红线。

与此同时,全国网约车用户规模不仅没有增长,反而有一定程度地缩水。《2022年度中国移动出行市场数据报告》显示,2022年,国内网约车用户规模为4.37亿人,比上一年减少约1500万人。

网约车平台,战火难休

关于“一口价”该不该取消,市场已经争论许久。在作出回答前,我们需要摸清问题的根源到底出在哪?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李卫波博士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表示,当前“一口价”模式之所以成为焦点,根源在于经济复苏面临压力的大环境下,网约车市场供需失衡导致平台间“以价换量”竞争加剧,政府部门出于维护市场秩序、保障从业人员权益的考虑而主动介入。

以前,因为“一口价”属于平台间竞争行为的一部分,监管部门并未过多干预。

一位网约车行业人士告诉「市界」,早年网约车司机收入高,是企业烧钱补贴的结果。企业一边给乘客发优惠券,使其形成平台打车比巡游车便宜的意识,养成平台打车习惯;一边慷慨地给司机补贴,吸引司机入驻,提高平台的响应效率。

但当网约车平台不再烧钱后,竞争格局趋于稳定,市场便回归到了选票经济的本质,消费者的选择决定了行业的走向。

“早期网约车司机收入高,享受到了初期的红利,但这不具有可持续性,如今收入降低,造成了心理落差,才对‘一口价’不满。”上述业内人士称,“一口价”的初衷是为乘客提供订单的透明性和确定性,没有“一口价”之前,平台因为司机和乘客价格的纠纷,产生过很多客诉。

面对市场争议,8月15日,杭州市市场监管局表示,杭州不会“一刀切”取缔网约车“一口价”,而是要取缔不合法、不合规的“一口价”。

一位网约车平台相关负责人表示,网约车实行市场调节价,需向交通主管部门备案,有关部门说要取缔的“一口价”,其实是指网约车公司(平台)未向交通主管部门进行价格备案。

日前,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多家网约车平台、聚合平台公司开会。各企业纷纷表态,将立即组织排查整改,依法合规开展经营,全力保障乘客和从业人员合法权益,维护行业安全稳定,推动交通运输新业态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在行业人士看来,如果“一刀切”下线网约车“一口价”,可能会引发订单量下滑的连锁反应,这样的风险也需考虑在内。

据「市界」了解,部分网约车平台已就“一口价”订单为司机提供了补偿办法。如“堵车宝”,即按照堵车时长给予司机相应的时长费补贴,在工作日早晚高峰、法定节假日降低抽成比例等等。

网约车行业经历了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但近年来却因为市场供需不平衡,平台之间战火不休。如今,行业内外关于“一口价”订单的争论,就是各方竞争带来的直接后果。

▲(图源/视觉中国)

网约车行业的下一步该如何走?

前不久,南京成立了网约车自律工会,把滴滴、高德、享道、一喂等在南京运营的自营平台和聚合平台集中起来。随后在南京交通部门的指导下,各平台开展对严重违规司机的清理工作。

据了解,有900多名南京网约车司机因频繁取消乘客订单、绕路等违规,账号被封禁3到15天不等,同时接受平台的服务再培训。

今年以来,部分城市有关部门对想要入局网约车行业的司机进行风险提醒。8月3日,苏州市交通部门表示,因今年上半年苏州市网约车经营压力增大,提示审慎投资网约车,注意防控个人经营风险。

之后,南京市交通运输局也提示,网约车市场运行情况已经发生变化,市场竞争激烈,驾驶员收益低于预期,提醒拟从事网约车经营服务的企业和驾驶员积极关注市场动态,全面了解管理政策,客观评估经营收益预期,审慎做好投资和从业选择。

(文中受访乘客、司机为化名)

作者|刘冬雪

作者|田晏林

运营|刘珊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car/35552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