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上,有人发现,曾经的新能源汽车黑马,威马汽车竟然被执行288多万元,而且搜索关键词“威马汽车”,竟然在这个网站上出现了多达2页的被执行记录,大家这才意识到,原来威马汽车并不如想象中发展的那么好,很可能已经陷入了经营危机。
但是,和威马被多次执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最近的一条新闻引起了广大网友的更大兴趣,有人爆料,威马的董事长,一年的年薪能拿到12亿人民币,但威马的普通员工最低只能拿1000多块钱基本工资。
明明是一个公司,差距却如此悬殊的薪资待遇,还在多次被执行的威马汽车身上,不免让人好奇,威马汽车的经营状况到底如何?威马的董事长为什么能拿而且敢拿那么多的年薪?这件事的真实情况到底是什么样的?
一、威马汽车出名的不是上市而是老总的年薪
1、董事长12亿年薪背后是连年亏损
威马汽车的公司全称是威马新能源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的3月份,算下来,威马总共也才诞生了不过5年。
威马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时候,其实起点相当高,而且2018年也正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实现井喷式发展的阶段,基本上只要背后有资本撑腰,进入这个市场就能非常轻松的分得一杯羹。
但好景不长,到了2020年以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竞争却愈发的激烈,威马的地位也逐渐被蔚来、小鹏和理想,也就是所谓的新能源新势力“蔚小理”给边缘化了,有人统计过,就在2021年,蔚来、小鹏和理想这三家新能源汽车品牌的销量加一起竟然超过了27万辆,也就是说每一家平均下来,一年都能卖出9万辆,但威马当年只能卖出4万辆。
可以说,从2021年开始,威马就已经脱离了新能源汽车的大部队,被前面的车企远远甩在了身后,而且时间越往后走,也只会被甩的越来越远,从这时候开始,威马的经营也开始逐渐走向了下坡路,尤其是到了2022年以后,各大媒体口中,威马公司不时的传出公司大楼无法按时缴纳租金,拖欠员工的工资和社保等等负面消息。
去年年底,也有人发现,很多一线和新一线城市的威马销售门店要不关门大吉,要不就闭门不接待。
2、为了保证正常经营,威马给员工降薪
其实真实的数据是,从2021年开始,威马就处于持续亏损状态中,当年就直接亏掉了82亿元的巨额资金,而这个时候,威马采取的挽救措施只有一个,那就是果断减负,全公司进行裁员和降薪。
具体裁员多少,还没有非常详细的数字,但降薪却非常明确,威马给管理层的降薪比例是50%,而普通员工的降薪比例是70%。
这个举措确实能够缓解威马的一部分资金压力,但对基层的一线员工来说,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重创,本来一个月就拿不到多少钱,这一下还给降了这么多,难免引来一片怨声载道。
而且据说,威马的很多普通员工,底薪才1000多块钱,远远没有别人想象中的汽车行业的待遇那么好这一降薪,似乎更加坐实了,威马已经接近日落西山的境地。
3、董事长真的拿了12亿年薪吗?
但万万让人没有想到,就在公司经营走下坡路,全公司都开始降薪维系公司运营的档口,却传出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威马的董事长沈晖,作为威马的领头人,不仅没有“以身作则”的降低自己的工资,反而拿着12亿的令人乍舌的超高年薪,这件事一下就让网友们坐不住了,大家说什么都不能接受如此不公平的区别对待,所以纷纷跑到网上“讨伐”沈晖。
但是,沈晖真的拿了12亿年薪吗?这其中会不会有什么隐情?
这里面还真有隐情,而且还是个非常大的乌龙事件,什么意思呢?原来这12亿并不是所谓的威马董事长的年薪,而是在港股的招股书上白纸黑字写下的股权激励,换句话说,12亿并不是现金,也不会发到沈晖的账户上,它更像是一笔奖金一样的存在。
这笔钱的作用就是,当威马能够摆脱现在的困境,成功上市,营收重新恢复正常时,这笔奖金才符合发放的要求,才会到了威马的账户里,但与之相反的,如果威马就此一败涂地,别说12亿,就连1分钱都拿不到。
而在2023年的年初,也确实传来了一个好消息,威马说自己和Apollo出行已经达成了初步的收购协议,作为在港股上市的公司Apollo将出资20多亿美元,来收购威马的子公司,这样一来,威马不仅能立刻摆脱现在的经营困局,给死水里注入一汪清泉,而且还能依靠Apollo的实力,完成上市的伟大愿景,到时候,12亿的股权激励也就能非常顺利的拿到手了。
但理想确实没有办法像想象的那般丰满,Apollo虽然已经出资35亿港元对威马实现了融资,但奈何威马的债台太高,35亿简直就是杯水车薪,据说2022年,威马的外债已经突破了90亿,其中包括66亿的长期贷款和22亿的短期贷款。
2019年到2021年这3年间,威马也在连续三年里持续着亏损,从2019年亏损41亿,2020年亏损50亿,到2021年直接亏损82亿,三年下来,净亏损达到了惊人了136亿,但公司的现金流也只有41亿左右。
哪怕所有人都已经眼看着威马日落西山,但威马董事长沈晖却依然在给自己打着气,也在给外界释放着“好消息”,在沈晖的微博里,时常会看到他在发一些类似于“一切都在向好”的自我鼓励。
但威马是否真的能“一切向好”,恐怕只有沈晖自己心里最清楚了。
二、车企行业竞争空前激烈
1、中国汽车制造厂商曾经历井喷式发展
中国的汽车发展,随着进入新能源汽车生产时代,一下子实现了井喷式的发展,2005年12越,丰田带着它的普锐斯混合动力车走进了中国市场,从这一天起也意味着中国正式进入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大门。
从此以后,中国不仅出台各种政策鼓励企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中国本土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也如雨后春笋般,一颗一颗的冒了出来,到了2015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量已经在10年间实现了质的飞跃和增长,产量突破37万辆,销售也突破了33万辆,直接在这一年站在了世界新能源汽车产销第一的位置。
随后的2016和2017年这两年间,新能源汽车的产量更是上升到50万辆和77万辆,从2015年起连续3年位居世界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
2017年开始,国家放缓了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这件事对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都是一个不小的冲击,一些不佳的小品牌也因此被时代浪潮逼的推出了竞争的行列,而剩下的品牌也成为大浪淘沙后最终的胜利者。
这其中以比亚里为首,蔚来、小鹏和理想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的新势力,最终在这场竞赛中笑到了最后。
2、如今新能源车企只剩40家
就在威马入局国内新能源汽车的2018年,中国登记在册且运营正常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厂商一共有480多家,但到了2023年,只剩下了40家左右,这个断崖式的数量下降也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一个缩影。
只有短短的5年时间,新能源汽车行业就像被扔下了一颗原子弹一样,炸的地面寸草不生,由此可见,汽车行业的竞争到底有多激烈。
3、董事长想要保住12亿年薪依然任重道远
而威马董事长沈晖,虽然底气依然十足,但想在这场“厮杀”中,留下自己的实力,在外人看来基本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因为沈晖可能自己也没有意识到,虽然他自己依然保持着强大的自信,但威马的员工工资待遇提不上去,自然会影响对工作的态度,那么整个工厂恐怕都会被一种消极的气氛所覆盖,所谓的士气就会下降,而士气的降低带来的自然不会有太好的结果。
因此,别说保住这12亿的股权激励了,能够让威马再多抗几年,恐怕都是一件非常任重而道远的事情了。
三、威马汽车的出路在哪里
1、实现技术革新
那么威马到底还有没有出路呢?要说有还真的有,但这条路恐怕会是一条无比艰难,但也无比有效的路,那就是在技术革新上下功夫。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新能源汽车领域,想要杀出重围,展示出自己和其他汽车不同的差异化是非常重要的,而汽车想要凸显差异化,只有进行技术革新,比如能拿得出其他车企拿不出的技术。
同时还要加强对品牌的塑造,毕竟现在在大众的心里,威马已经是处于强弩之末了,但即使大众看衰不看好,也依然可以用来速造品牌形象,如果这一次威马能涅槃重生,那么以后人们提起威马时,故事的风向就变成了“触底反弹”“厚积薄发”等等积极的字眼。
所以当务之急是把精力放在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上,拿出能经得起市场检验的汽车,这样就能提高用户的满意度,才有可能一改往日的消极口碑。
2、像国内汽车大佬们看齐
其实,在汽车行业,虽然有人已经冲在了前面,但这也是好事,这些冲在前面的车企大佬就成为后来者的模范范例,比如可以研究他们的营销策略,技术风向以及运营技巧等等。
比如学习蔚小理,和资本市场进行更加深入的合作,这次和Apollo的合作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虽然融资的金额不足以填补负债的巨坑,但依然是一个成功的合作,至少挽回了一部分损失。
威马可以继续如法炮制,寻求更多投资的伙伴,在合作中找到新的突破口,另外也可以向当地的政府申请政策支持,也可以通过政府的渠道吸引资金的投入,这样就能带来更多活水,很可能就此激活了整片死水。
不管怎么说,我们都是外行看热闹,只有威马自己才能“内行看门道”,至于这次的困境是否能够闯过,12亿的股权激励能否到手,咱们只能静观其变了。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203304862@qq.com
本文链接:https://jinnalai.com/car/294666.html